中国西藏网 > 教育

杭州援青干部“金色世界”挂职记:一片“丹”心在高原

发布时间:2022-07-08 15:53: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3年前,来自杭州的援青干部范丹开始了与德令哈的不解之缘。

  “新鲜、忙碌、紧张、激情”3年时光,现任青海省德令哈市委常委、副市长范丹是这样总结的,“这3年就像一首铿锵有力的进行曲,让我深深地沉醉其中。”

  “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地处“聚宝盆”青海柴达木盆地,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范丹介绍,在德令哈,高海拔带来的身体不适,让他对常年扎根高原的德令哈同事们油然而生敬意,为了更好更快适应并融入本地工作生活,他收敛内心的恐慌,汲取其他援青同事们的经验,总结出自己“先动脑,多动嘴,勤跑腿”的高原工作方式。

  三年来,范丹按照这种方式,将援青工作有效地融入德令哈当地发展的方方面面,援青工作成为德令哈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当地干部群众对浙江援青工作也有了切身的体会和感受,并将援青资源当成德令哈本地发展的同盟军和有生力量,所实施的浙江援青项目连续三年被国家发改委评定为优秀,受到两地党委政府和民众的认可。

  同时,范丹积极尝试突破传统的招商引资推介会、产品展销会、互联网平台对接活动等模式,将对口支援平台前移到浙江,在杭州搭建大美青海·柴达木会客厅,相比较扶贫馆这种“企业—政府—企业”的政府主导模式,会客厅充分依托市场资源,搭建企业—企业的市场化模式。经过一年来的运营,会客厅已经建立了文旅合作、商贸合作、产业合作三个方面的合作伙伴群,汇集了浙江鸿艺集团、浙商资产、浙报集团、中国电建江西公司、浙江运达风电等一批有实力的涉及文旅、消费和产业的合作伙伴。目前,会客厅通过试运行,已经有了青货出青的展销平台、青旅合作的前沿窗口、青商回归的重要渠道的雏形。

  “我来自杭州市上城区,一个全国行政区划面积最小的纯城区,面对资源少、空间小的制约,我们不断谋求突破创新。柴达木盆地作为支撑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聚宝盆,是世界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来到德令哈,虽然没有相应的困难,但我深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对口支援工作将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为此,跟其他援青干部一样,我在两地共赢上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去尝试、去谋划。”范丹说。

  为助力德令哈市提升教学质量,范丹积极协助德令哈市教育局与杭州市教育局的沟通交流,促成德令哈市15所中小学、2所幼儿园与杭州市17家重点中小学达成“一对一”援助模式,用智慧助力德令哈教育事业发展。同时,建成滨河路幼儿园并投入使用,让海西州最大的安置小区——甘南新村2600户群众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学前教育服务。

  “对口支援是一项国家战略,有幸参与其中,本身就是一种无上光荣。高原的一千零一夜,有太多的感触,有沉甸甸的收获。”范丹说,三年的高原生活,让他收获良多,他始终认为“挂职也是任职”,除了做好对口支援工作以外,还将自己当成海西州德令哈市的本地干部,认认真真地履行好分管职责,在分管工作中交流着杭州的经验做法,体会着高原工作的难能可贵。

  范丹表示,“在这个重要平台上,我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在平凡中见真章,于无声处听惊雷,但愿在浙青两地未来的协同发展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中,也能汇集着我的一点一滴。”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