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斯郎格登:教育援藏,给我带来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2-09-23 09:16: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如果没有上学,我现在在做什么?我想做什么?我又能做什么?”斯郎格登不止一次地想过这些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然后告诉自己:很幸运,我能上学。


图为斯郎格登

  为什么要上学?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后称“盐井”),位于历史上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也是茶马古道上的明珠。千百年来,藏族、纳西族、汉族等多民族群众聚居在此。

  斯郎格登,来自盐井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干马帮,母亲常年在盐田忙碌,兄妹五个他排行老三。小时候,斯郎格登跟着做马帮的父亲去过不少地方,迪庆、芒康、察隅……年纪小小的他还时不时帮父亲叫卖吆喝。闲暇的时候,父亲会教他一些藏文。“我爷爷曾经做过类似文秘的工作,在当地算是藏文比较好的。虽然父亲没上过学,但是爷爷教过他一些。”斯郎格登想,父亲应该算是自己的第一任老师吧。

  斯郎格登八九岁的时候,两个哥哥已经上学读书了。“很多邻居都认为,家里孩子那么多,总要有人留在家帮忙啊,没必要都去上学。”跟着父亲四处“闯荡”的斯郎格登,对上学没有什么概念,也并不在意,因为很多乡亲家的孩子也不上学。后来,学校来当地组织适龄儿童入学,说国家实施“三包”政策,不但上学不要钱,吃住也全部免费。得知消息后,一直想把小儿子送去上学,但苦于经济条件拮据的父亲,毫不犹豫地把斯郎格登送去了学校。

  没离开过父亲的斯郎格登问:“为什么要上学啊?”父亲说:“上学以后,你的言行举止,想法观念都会不一样,以后你就知道了。好孩子,你要好好学习,珍惜机会。”

  老师说,要有梦想!

  “我的小学和初中按部就班地度过,甚至有点稀里糊涂。我没有太多想法,反正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对了。”上学后很长时间,斯郎格登并没有完全理解父亲的话,也不知道什么是九年义务教育,更不知道什么是援藏政策,只知道老师让学什么就学什么,让怎么学就怎么学。


图为斯郎格登荣获首届昌都“十佳学生干部”

  进入高中后,斯郎格登明显感到学习环境变了,自己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我们高中的很多老师是四川、重庆过来的,当时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援藏教师,只知道他们很不一样。上课的时候会想尽各种方式和我们互动,还会讲很多学习之外的事情,比如告诉我们读书的意义,介绍全国各地是什么样的,还会和我们讨论未来。”在昌都市第二高级中学的那三年,斯郎格登的人生像是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老师们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还可以改变家庭,甚至改变社会。还告诉我们要有梦想,一定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我们是西藏的未来。”

  当然,老师的话并没有在每个学生心里都留下痕迹,甚至有的人根本不予理睬。进入高三后,看着一些还在浑浑噩噩的孩子,老师们感到束手无策,请包括斯郎格登在内的班干部们帮忙去做动员。“我们是班干部嘛,有责任替老师分担。而且,我们都是学生,私底下接触交流的多,很容易拉近距离。”一直和同学们相处融洽,并且也颇有“威望”的斯郎格登被安排去两个班级做高考动员。

  “我把自己小时候跟着父亲干马帮的经历,还有哥哥们考上大学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告诉大家,读书是真的能改变我们命运的。老师们从内地过来教我们,一心为我们好,我们应该自觉配合。如果我们这一辈不好好学习,不知道进步,我们的家庭甚至我们的社会都不会进步。”此外,斯郎格登还把一些同学的实际情况告诉老师,和老师一起想办法帮助他们。同年,斯郎格登被评为首届昌都市“十佳优秀学生干部”。

  2016年的6月,斯郎格登和同学们走进了高考考场,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大考。“我们那一届的成绩非常好,上本科的人数超过90%。”那些青年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发生了变化。

  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引领社会

  高考结束后,斯郎格登以超过本科十几分的成绩,成为一名准大学生。填报志愿时,一向听话的他,没有听从老师的建议选择藏文专业,而是填报了自动化专业,并且要去离家千里之外的黑龙江上学。


图为大学时期斯郎格登和老师同学们迎接新生

  “小时候家里的电器坏了,找不到人来维修,西藏很缺少这种工科类的人才。虽然我理科成绩不是很优秀,但是我想挑战一下。去黑龙江,是因为我没去过内地,听很多人说内地很热,我想去东北的话应该不那么热吧。”2016年9月,斯郎格登第一次离开西藏,如愿来到了黑龙江大学。

  “入学后,我才知道我是我们学院唯一一个,也是第一个学习自动化专业的藏族学生,被老师和同学们称作‘国宝’。”在大学里,斯郎格登时时感受到师生们的关心和厚待。“学校里经常组织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开会,询问我们学习和生活上有哪些困难。老师们有时候还会从家里带吃的给我们,有的老师得知我们家有五个大学生后,担心我有经济压力,会塞给我钱。”这一切都让斯郎格登感到温暖。

  因为基础相对差,在学业上斯郎格登比较吃力,经常听不懂老师讲什么,但是老师们总是会照顾他的情况,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讲解。“经常这样,我实在不好意思耽误大家的时间,所以跟老师提出课后补习的想法。我的舍友们就主动帮我,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教起,我学习的时候他们总是安安静静地陪我一起。”一段时间后,斯郎格登的成绩从之前的专业后几名,上升到了前百分之五十。

  虽然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斯郎格登十分努力上进,老师们都对他喜爱有加。毕业答辩时,因为疫情原因只能选择远程线上答辩。“我的老师第一句话是问我‘格登,你怎么样,最近好吗?’最后一句话是‘格登,你是我带过的第一个藏族学生,感谢你的选择。’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生在好的时代,遇见好的人。”

  四年的大学生活,对斯郎格登来说充实且有意义。“我一直记着我们院长说的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们以后一定要去融入这个社会,并且去服务这个社会,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你们能引领社会。’”毕业后,斯郎格登一直谨记老师们的教诲,在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路上前行着。(中国西藏网 记者/孙健 周晶)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