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民族团结之花在雪域高原常开长盛

发布时间:2022-10-17 09:10:00来源: 西藏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十年,是西藏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特别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的十年。

  从西藏到北京,西藏出席党的二十大的代表们,切身感受到西藏的发展进步,亲眼目睹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更加坚定了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的信心决心。

  会场外的各族干部群众,更是切身感受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十年繁荣进步的巨变,携手奋进在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康庄大道上。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扎实开展

  “民族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党的二十大代表亚夏来自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南伊村,是该村党支部纪检委员、妇联主席。一直以来,亚夏始终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群众中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把民族团结牢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

  在山南,生活着藏、汉、回、门巴、珞巴等28个民族,长期以来,山南市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创建示范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放眼全区,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工作,民族关系和谐和睦,为社会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亚夏说:“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实现了全面小康。迈上新征程,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我们一定会迎来更加光彩的篇章。”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推进

  眼下,昌都市芒康县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正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采收、分拣、加工、酿造……

  酿酒师李生保和公司员工一起,忙着做好酿酒前的各项准备,一切和谐有序。

  “虽然大家民族不同、年龄不同,但是大家的凝聚力、向心力都非常强。在这里,大家目标一致,就是希望把西藏盐井葡萄酒产业的优势、产区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李生保说。

  党的二十大代表、芒康县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曲措告诉记者:“我们公司有藏族、纳西族、汉族、彝族、景颇族、白族、满族、傈僳族等8个民族30多名员工,平时大家一起工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各项任务。我们还专门成立了民族团结领导小组,推动形成了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

  多民族是西藏的特色,也是西藏的优势,民族团结进步是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在昌都市左贡县东坝乡军拥村,62岁的云南丽江人邓爱兰在这里开了一家饭馆、一家小卖部。自2012年至今,十年在藏时间让邓爱兰深切感受到:在这里,大家不分民族,亲如一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围绕民族团结工作,着力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

  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西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

  这一点在林芝市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党的二十大代表、林芝市委书记敖刘全介绍,一直以来,林芝市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落实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和规划,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基础,提升新时代民族工作质量,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我们依托波密红楼、察隅英雄坡等红色资源,深入收集整理、挖掘宣传十八军进藏、茶马古道等蕴含的民族团结故事,引导各族群众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敖刘全说,“我们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积极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支持外来产业能手和致富能人落户林芝,教育引导大学生、农牧民群众到内地就业生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制定实施《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全面推进新时代西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拉萨市、日喀则市、林芝市、昌都市和阿里地区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地;全区获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40个、模范个人189人;获自治区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794个、模范个人2657人;63家单位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8家基地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区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大家齐心浇灌培育的民族团结之花,在高原大地常开长盛。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