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青海甘德:授人以渔的藏乡驻村第一书记

发布时间:2022-10-26 09:34: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让看得见、守得住的发展模式,为村里的工作赋能,提升村民的信心与决心,生活越来越好。”青海省甘德县岗龙乡恰不将村第一书记刘颖说。

  青海省甘德县岗龙乡恰不将村地处三江源腹地,拥有广袤草原,距甘德县城47千米,是三江源地区气候条件相对较好的一个纯牧业村。全村辖4个牧业生产合作社,共有牧户184户、775人。近年来,该地区积极转变生产经营模式,发展生态畜牧业,成功探索出符合地域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党支部+合作社+牧户”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在脱贫攻坚、帮助牧民群众增收致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8月,青海省果洛州交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刘颖被选派到甘德县岗龙乡恰不将村担任新一任的驻村第一书记。“这位汉族第一书记当时面临着语言、观念和生活习惯上等诸多不同。”恰不将村支部书记格依回忆说。

  格依说,刘书记来到村里后,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摸清村里每一户村民的实际情况,这给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以及村内的各项事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村民扶持的力度以及协调组织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今,随着修路、发展养殖等一系列工作的推进,让全村人对乡村振兴工作有了新认识,形成了“劲往一处使”的新局面。

  “马鹿、梅花鹿养殖基地是当地的重要经济产业项目。我们通过‘基地+贫困户’、特种养殖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当地贫困户的产业参与度和受益度,提升了‘造血’功能,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有效拓宽了增收渠道,让牧民找到了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刘颖说。

  近年来,岗龙乡认真学习应用马鹿、梅花鹿选育、繁育等新技术,对每一头鹿开展严格的疫苗接种、检测达标,从源头上保证鹿种优质生产和鹿产品品质。利用各种平台扩大招商半径,让更多客商看到恰不将村高原特色养殖基地的发展优势。

  “穷则不学,不学愈穷”是恰不将村缺少人才智力支持的主要原因。为此,刘颖专门在村里开展“穷不读书、穷根不断”的主题教育大会,介绍“科技兴邦、教育锄贫”的重要意义,正面引导村民克服教育无用论,确保适龄儿童如期如愿入学。

  “刘书记主动联系爱心企业,给我们的孩子捐赠了学习用品等物资,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大山外的温暖,孩子们也很开心。”恰不将村的村民说。

  此外,为确保当地村民创收增收,刘颖先后与村“两委”共同制定产业发展方案、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产业种类、开拓产业新方向等相关事宜,并且赴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请教学习适合高原高海拔种植蔬菜及牧草相关知识,个人出资捐助莞根种子试种试播,建立蔬菜种植大棚、申报黑土滩治理项目。

  格依表示,近年来,恰不将村因地制宜探索产业扶贫之路,积极引进高原特色养殖产业,加大扶贫资金投入,通过特种养殖等多种形式,提高了牧民的产业参与度和受益度,提升了“造血”功能,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有效拓宽了增收渠道。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