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持优秀传统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和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足迹遍及全国众多历史文化遗产,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他多次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他鲜明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阐述在构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认同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纽带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就是要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进步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汇聚成中华文化。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增强文化自信及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包括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软实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目前,我国在优秀传统藏文化的保护挖掘方面成效显著。
优秀传统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秀传统藏文化既有布达拉宫、大昭寺、唐蕃会盟碑、古格王朝遗址、江孜宗山城堡等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又有英雄史诗《格萨尔》、风俗习惯、舞蹈、戏剧、美术、宗教文化、藏医藏药、手工技艺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统藏文化的传承发展对确保中华文化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优秀传统藏文化的传承发展,必须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之既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及时代要求相结合,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要深入研究阐发优秀传统藏文化精髓,深入研究阐释藏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与中原汉文化的联系,阐明藏文化是璀璨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为中华文化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精神源泉,共同组成了“多元一体”特色的中华文化。我们要做好西藏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客观研究藏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贡献。
同时,我们要抢救保护藏文化遗产。近年来,党和国家积极推进传承保护文化遗产工程,使许多濒临消亡的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和保护。我们要在分类普查基础上做好藏文化遗产和藏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工作,加强藏民族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推动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传承和整理研究。
并且,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的重要指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逻辑下,进一步大力传承弘扬包括优秀传统藏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认知规律,按照分学段、一体化有序推进,把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适度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持续加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交往交流交融的大环境中,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优秀传统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优秀传统藏文化瑰宝众多,其中,藏医学在祖国医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藏族聚居地区建立藏医学科研和医疗教育机构,收集整理藏医学文献、专著。近年来,研究人员在藏医学文献、藏医学理论等方面都有重要成果产出,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中国“藏医药浴法”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并且,世界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斯)尔》史诗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化的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称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为“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2006年,《格萨(斯)尔》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格萨(斯)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该史诗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史诗在不断演进中又融汇了不同时代藏民族关于历史文化、社会风俗、道德、宗教、艺术等全部知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是学者们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优秀传统藏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出,“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藏文化经典时,必须融合新的时代内容,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才能使优秀传统藏文化创新发展。同时,要注意发挥好优秀传统藏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西藏和平解放之前,文盲率高达95%,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主要是寺院教育,具有鲜明的宗教特色。而以往的藏文化成果著作大多由宗教界人士编著,宗教文化成为传统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除了学校教育之外,与西藏广大普通群众联系密切的西藏寺院僧尼仍是传统藏文化数量庞大的受教群体。所以,要做到传统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西藏宗教界人士就必须践行“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四条标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对藏传佛教教义教规作出符合时代、贴紧实际、通俗易懂的阐释,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使广大僧尼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认同,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创新优秀传统藏文化的表达方式和平台载体
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单位是一座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秀传统文化宝库。要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新颖有创意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藏文化以更时尚、更具创意的方式走进并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实现优秀传统藏文化的新传承。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藏药浴法调配的浴液,花色、品种各异的藏式披肩,带有浓郁藏式风格的饰品等等……让各族群众在现实生活中感知西藏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应为优秀传统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平台载体。而且,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优秀传统藏文化也要进一步创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载体。如,西藏各地举办的各类文化艺术节要突出优秀传统藏文化品牌的打造,发挥文化活动的载体作用;新闻媒体可建立专题区,更多地发挥互联网等新的传播媒介,借助数字化力量助推优秀传统藏文化创新性发展。
新征程新起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藏时的重要指示,善于把弘扬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发展优秀传统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好、弘扬好优秀传统藏文化,守正创新、推陈出新,让优秀传统藏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服务“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推动西藏社会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中国西藏网 特约撰稿/张大卫 作者系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西藏民族大学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专题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研究”成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天津10所高校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
琴歌、民族器乐、传统工笔画……记者近日从天津市教委获悉:经高校自主申报,天津市教委组织专家组评审,确定天津城建大学等10所高校为第一批天津市高等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 [详细] -
拉萨市领导赴尼木县尼木乡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12月21日,拉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尼木县“四联四包”工作总领队王慧深入尼木县尼木乡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 [详细] -
林芝市打造“法治公交专线”
近日,林芝市普法办积极创新普法载体,打造“法治公交专线”,让法治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交通运输法治文化阵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