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品读到投向世界的暖光
“《在高原》对西藏文学来讲,是非常厚重的一部作品。”5月7日下午,在尼玛潘多长篇小说《在高原》和短篇小说集《透进病房的阳光》两部新书阅读分享会上,作为嘉宾之一的著名作家、西藏文联副主席、西藏作协常务副主席次仁罗布说。
在次仁罗布看来,文学作品是对历史的沉淀,是对已经流逝岁月的记忆,凝聚着作家深厚的情感。作为写作者,写一部长篇小说需要倾尽全力,其过程极为艰难。“从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窥探到一百多年来西藏社会、经济、人文发展的脉络,这样的历史纵深感是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
当天,新书阅读分享活动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涌入现场,一同畅聊著名作家尼玛潘多的两部新书带给他们的人生启迪。
这次阅读分享会是西藏日报社青稞学习会首次联合央喜讲坛举办的一期活动。
尼玛潘多最新长篇小说《在高原》,讲述了汉藏结合的一户人家四代人的故事,描绘了大历史背景下四代人的命运和西藏百年历史变迁,写出了高原人对待生活的乐观与温情,写出了女性自我成长中的心路历程,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她为写这部力作花费近7年时间。
“尽管,我们对过去有很多怀念,对未来有很多憧憬,但是,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都是在关注当下社会。所以,我以当下生活为源泉,以平凡人的生活为素材。”尼玛潘多说。
从最初的散文写作到小说创作,尼玛潘多从事文学创作的历程有20多年。自始至终,她都把现实社会生活当作自己的艺术园地辛勤耕耘,她的作品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独有的气质和力量。
“真实性是她不变的主旋律、历史的纵深感非常扎实、栩栩如生的细节描写、大量运用西藏的民间俗语,使浓烈的西藏特色扑面而来……”与会嘉宾的话语里,充满了对作者本人及两部新作的赞许。
尼玛潘多短篇小说集《透进病房的阳光》,收录了她近年来发表在《青年文学》等刊物的8部短篇小说。
“都在写身边的小人物。”尼玛潘多说,记者生涯给了自己一部分创作素材,但后期又都经历过艺术的再加工和再创造。
“他们有着比采访对象更加丰富的内心。比如,《晒太阳》中的桑旦老人,就是在写老年人渴望被关注的心灵。”尼玛潘多说自己的小说关注现实,关注个体在自我成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想讲述在历史长河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会有怎样的故事?在人生的每个节点,每个人又会遇到怎样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又将怎样影响书中人物的抉择和成长。
西藏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西藏文艺评论家普布昌居认为,尼玛潘多的作品总是有一种真实的人间感受。
近年来在消费主义的驱使下,不少文学或影视作品内容空洞、情感散漫、人物苍白,离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远。从这些再回看西藏作家的作品,真实得令人感动。
普布昌居说:“我个人觉得,尼玛潘多的写作无疑是在另外一条路上挺进,她不是退到穿越、惊悚、玄幻的空间中去寄托情思,而是站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岸边,努力在文学的世界表现出一个变动的真实的人间。”
西藏大学文学博士、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王四四说自己在阅读《在高原》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这部小说是在和读者平等地交流。
王四四认为,新文学以来的小说比较容易形成知识分子对读者的一种俯视姿态,读者往往处于被教育、被启蒙的位置。读《在高原》没有这种压力,那是一种平视和对等,让他联想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等优秀作品。
《西藏文学》编辑张琦表示,她从尼玛潘多的作品里读到了一位作家投向世界的暖光。
记者了解到,近期,尼玛潘多两部新作研讨会将在西藏大学和西藏民族大学举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中国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从地方到中央开展科普专业职称评审
中国科协2023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6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部长李坤平介绍说,科普人员为公众与科学之间搭起理解的桥梁,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做出积极贡献。[详细] -
第一届全区“书香之家”顿珠一家:阅读,是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从拉萨市区出发,驱车50多公里,记者来到墨竹工卡县平安小区,见到了前不久成功入选第一届全区“书香之家”的顿珠一家。 [详细] -
西藏首届少儿环保服饰设计大赛作品展示秀举行
近日,由塔耶梅朵美育培养中心主办的西藏首届少儿环保服饰设计大赛作品展示秀日前在拉萨市举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