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双胞胎兄弟在西藏书写热血青春
何凯龙(左)、何对龙兄弟。图由斗山得提供
27岁的何凯龙、何对龙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出生在甘肃会宁的大山深处,哥哥何凯龙从小就有一个从军梦,弟弟何对龙自打在电视上听了韩红的那首《天路》后,便对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沿线环境最艰苦的青藏铁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中毕业后,何凯龙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选择到西藏亚东县洞朗地区及乃堆拉口岸当兵。何对龙从学校毕业后,去了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工作。虽然每天干的都是苦活累活,但何对龙没有一点抱怨,每天都是精神抖擞,跟着施工队在广州、宁波、杭州的地铁隧道穿梭,他们安装信号机、转辙机、信标,时不时还要几个人一起合力抬信号设备室的电源柜等各种设备,再加上南方天气湿热,每天都是汗流浃背。虽然忙碌,但何对龙的梦想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到青藏铁路工作。
在2020年的青藏铁路社会招考中,何对龙通过笔试、面试、体检,最终顺利加入到青藏铁路拉萨车务段这个大家庭中。之后他通过努力学习先后考取客运员、售票员中级岗位,现在在青藏铁路拉萨车务段日喀则站从事售票员工作。
为了能够晋升士官,让自己的体能更加优异,何凯龙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别人跑三公里,他就要跑六公里,别人拉二十个单杆,他就要咬牙拉够四十个,直至手磨出泡才肯罢休,在服兵役期间他多次参加边防管控任务。在各项体能训练都达标后,2018年如愿晋升为士官,最终也留在了部队,完成了他的从军报国梦。
由于两兄弟离家都比较远,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前,嘴里一直念叨着两个孙子,但最终也没能见他们最后一面,这也成了兄弟俩的遗憾。2022年,何凯龙执行任务到了日喀则,兄弟俩相隔三年终于再见面,两兄弟相拥在一起,感慨万千,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今年是何对龙入路的第三年,三年来,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在工作中,他秉承敏感、用心、用情的服务理念,将其融入到日常服务中,耐心、详细地给每位旅客讲解出行方案,受到旅客广泛赞誉。
何对龙平时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热心肠的好青年,在得知岗位上对班的一位老师傅因为家里老母亲生病需要照顾,不能来上班时,他主动请缨,坐车从甘肃一路奔波来到车站,替师傅上班,车站有什么脏活累活,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当有人喊累时,他总会说:“这点苦算什么啊,老一辈人吃的苦那才叫多呢。”
为了增强意志力,增强体能,何对龙每天抽出时间锻炼体能,并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先后荣获了2020年度段“优秀共青团员”、2021年度段“优秀工会积极分子”、2022年度段“优秀工会积极分子”、2022年度青藏集团公司“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责任在肩以梦为马,风雨兼程不负韶华。哥哥何凯龙像绚丽多彩的云朵一样,永远飘扬在雪域高原的苍穹上。用青春、汗水和热血,书写着军人对祖国的挚爱、担当和忠诚,为守卫西藏无私奉献。弟弟何对龙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挑战极限 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将高原铁路人敢于拼搏奉献的精神在雪域高原发扬光大,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洒在青藏高原千里铁道线上。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敦煌遗书数据库”线上线下“上新”
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赵晓星近日接受中新社、中新网记者专访介绍称,历时10年建设的全球敦煌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敦煌遗书数据库”上线半年以来受到好评。[详细] -
甘肃白银:开学季“不忙上新课” “生命教育”受重视
随着寒假结束,各地均于近期迎来开学。今年春季学期,是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首个学期。在甘肃省白银市,当地各校师生重返校园后并不急着上新课。[详细] -
黄河流域九省(区)同播民歌春晚 推动黄河流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这是一次黄河流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春晚。”山西省文旅厅副厅长张志仁17日表示,借此契机,希望黄河流域九省(区)不仅可以联合制作精品文化节目,更要共同推动黄河流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