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 融情融意心连心
“和德吉曲珍在一起后,我的藏语水平不断提高,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活。她不仅普通话越说越‘溜’,做四川小吃的手艺也越来越好。”说起妻子德吉曲珍,唐建华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德吉曲珍是林芝市朗县朗镇托麦村村民,她与丈夫唐建华在托麦村相识、相知、相爱,并结为连理。语言和生活习俗的差异没有阻碍他们的结合。他们婚后彼此尊重、相互包容、携手共进,用平凡和坚守书写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感人故事。
与唐建华一样,周劲名在西藏务工期间,与波密县易贡乡贡仲村姑娘尼玛拉姆恋爱结婚,最终选择了扎根高原。婚后,夫妻二人恩爱和睦,齐心协力把日子越过越好。“我们目前经营有农家乐、理发店和家庭旅馆,两个孩子健康成长,我与妻子的娘家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周劲名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唐建华和德吉曲珍夫妇、周劲名和尼玛拉姆夫妇的幸福故事是西藏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的一个缩影。
“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西藏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跟中国共产党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心协力,加强民族团结,我们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充分肯定了西藏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从《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颁布施行,到西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擘画的“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宏伟蓝图,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主线,贯穿治藏稳藏兴藏事业全过程各方面,开启了新时代西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事实上,民族团结之花不只盛开在一个个小家庭中。作为多民族聚居区,西藏有藏、汉、回、珞巴、门巴等45个民族,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91%以上,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走进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塔玛村广场,村民们或围坐一起唠家常,或伴着悠扬的旋律载歌载舞。
“民族团结工作,说到底是做好群众的工作。要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着力解决群众最需要、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促团结、增和谐、聚合力,共建美好家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塔玛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格桑卓嘎退休不褪色,始终扎根在基层群众中,为基层民族团结工作奋斗着。
来自甘肃陇南的张淑芬在拉萨做生意已经20多年了。20多年来,张淑芬一直住在拉萨市城关区热木其社区的一处藏式居民大院里。大院里,不管藏族、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大家团结友爱、和睦共处。
20多年的在藏生活,让张淑芬变成了一个说藏语、吃糌粑、唱藏歌的“西藏人”。每逢藏族传统节日,她都会拜访问候左邻右舍,与他们聚在一起吃“民族团结饭”、唱“民族团结歌”、跳“民族团结舞”,和当地居民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涓滴情义汇江海,春风化雨聚人心。近年来,全区各地充分利用广告牌、公交站、市内墙体等宣传资源,通过制作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民族团结进步政策宣传力度,在全区形成了抬头可以看、随处可以学、处处能感受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浓厚氛围。
“随处可见的民族团结宣传标语,时刻提醒着我们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激励着我们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柳梧新区群众卓玛说,“这些年,随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社会更和谐了,生活更幸福了。”
如今,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温馨画面遍布雪域高原的各个角落。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西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同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举行民族团结作品征集活动颁奖仪式
5月25日,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由自治区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专项组主办,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办。[详细] -
“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成果丰硕
5月23日晚,“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圆满完成各项议程,顺利闭幕。论坛期间,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位嘉宾,紧紧围绕“新时代、新西藏、新征程——西藏高质量发展与人权保障的新篇章”主题。[详细] -
研学归来话收获 感悟民族一家亲
在北京援藏指挥部的支持下,由拉萨市教育局主办,拉萨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承办的拉萨市中小学生“京藏手拉手·民族一家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于5月4日启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