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团结绽芳华 幸福正绵长

发布时间:2023-05-30 09:55:00来源: 西藏日报


图为原十八军老战士家属为少先队员讲述十八军的故事。记者 周婷婷 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援藏医疗队部分成员与群众合影。


身着民族服饰的昌都市第二幼儿园大一班的孩子们。


昌都市洛隆县硕督镇狮子舞表演者。


民族团结示范家庭赵以纯、罗珍夫妇合影。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 万慧 提供)

  这里,是三江并流的主要区域,是川滇青三省进藏的重要门户。

  这里,藏族、汉族、纳西族、侗族、苗族等各民族兄弟姐妹手足情深,互帮互助,共同生息。

  勤劳智慧,是这片土地的富裕之本;团结奋斗,是这片土地的幸福之源。一直以来,昌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在奋力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进程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形成了各民族相互尊重、携手奋进的良好局面。

  多年来,昌都大地涌现出一大批新时期民族团结典型,各族群众相亲相爱、休戚与共,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他们用生动鲜活的实际言行,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爱护生命一样维护社会稳定”,在这片热土上,各族群众正从点滴做起,诠释着民族团结的深义。

  如今,在昌都大地上各民族通婚联姻成为常态,“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已深入人心、成为共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更加牢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谱写了一曲和谐、发展、繁荣、自强、奋进的乐章。

  统筹谋划,共下创建“一盘棋”

  藏东作为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居住在此的人们较早地接受了黄河文化、巴蜀文化、长江文化等文化的精华,这里成为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自治区党委提出明确要求,昌都市紧跟部署,坚持高位推进,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编制《昌都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规划(2022—2026年)》(以下简称《规划》)。全市上下共下创建“一盘棋”,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昌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规划》编制情况汇报会,对《规划》提出明确要求。《规划》编制期间,还专门邀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专家先后赴卡若、洛隆、边坝、丁青、类乌齐5个县(区),围绕卡若遗址、茶马古道、清军官道以及十八军进藏路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和鲜活故事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了《规划(初稿)》。

  随后,市专项组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对《规划(初稿)》进行认真研究讨论,对标对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对照《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规划(2021—2025年)》,先后3次征求并采纳各相关单位意见建议130余条,确保《规划》全面系统、科学合理,更加切合昌都实际。

  与此同时,昌都及时制定实施《昌都市以“五抓五促”为抓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新时代昌都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市委民族工作会议重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市、县(区)、乡(镇)、村(居)四级联创,推动创建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开展创建工作离不开财政支持。昌都市、县(区)财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坚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投入优先保障,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投入力度不断增强。2022年,昌都市总投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费2600余万元,支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为激发创建活力,昌都市先后在芒康县索多西乡安麦西村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村居、进企业”示范活动,在昌都市第三高级中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乡镇、进学校”活动;组织举办了全市及各县(区)“喜迎党的二十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汉藏双语书法比赛、民族团结歌曲评选、“唱响党的二十大 绽放民族团结之花”昌都市2022年新歌演唱会等活动,持续增强创建工作的影响力、引领力、感召力。

  为拓展创建外延,昌都市还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工作理念,创新实施“民族团结+”工作模式,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相结合,先后开展了“民族风采进军营”“中华文化进校园”“民族团结传帮带”“藏汉互帮互学”“民族团结我先行”等创建活动,使得创建工作更加有形有感有效。

  如今,藏东大地随处可见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的温馨画面,随处可听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和谐乐章。

  人心凝聚,同唱团结“一首歌”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昌都市各校园里,不同民族的学生共同学习、茁壮成长,学校教学巧妙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各族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今天感觉怎么样?咳嗽好点了吗?胸口还疼吗?”“不疼了,谢谢医生,比之前好多了。”在医院里,来自重庆、福建、天津支援昌都的医生与患者们相处融洽并建立了深厚感情。他们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当地医务人员,谱写了民族团结、手足情深的佳话。

  在各县乡,汉族、藏族、彝族、纳西族等不同民族同胞之间谦逊礼待,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大家在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互为关照,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

  党的十八大以来,昌都市完整准确全面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厚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沃土,促进全市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谱写繁荣发展新篇章。

  为突出政策和精神引领,昌都市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二十大精神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学校教育、寺庙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纳入常态化教育范畴,不断打牢“五个认同”思想根基,使之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昌都市充分发挥援藏优势,为昌都籍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争取到公务员岗位103个,选派89名优秀县处级干部到援藏省市企业跟岗学习、挂职锻炼;每年分批次组织社会各界优秀代表人士和民族团结模范代表赴区外交流学习,并在全区首次开展溯源寻亲工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历史印证。

  文化通则观念通、情感通、民心通。

  为增强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昌都市还大力开展“千名干部进千村”宣讲活动,广泛宣传报道民族团结先进模范、民族团结家庭等典型人物事迹;精心创作全区第一首示范市《民族团结我先行》主题歌曲,制作《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昌都在行动》公益宣传片,并在318、317、214国道线上设立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牌、文化墙、大型宣传牌200余处,在城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公交车专线,滚动播放民族团结标语,各族群众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增进认同,形成了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正是昌都各族干部群众怀着“三个离不开”的感情,凝心聚力共同描绘了一幅幅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美丽画卷。

  心手相牵,齐绘发展“一幅画”

  “各族群众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绽放在雪域之巅。”昌都市江达县同普乡民族团结示范家庭女主人罗珍发自肺腑地说。

  近几年,昌都市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抓服务促发展,建立全市各民族通婚家庭档案1840对(3680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人才“百千万”工程,引导外出致富能手回乡创业,培养了100余名民族团结家庭致富能手。

  罗珍与丈夫赵以存抓准机会,回到江达县同普乡干事创业。他们勤劳能干,很快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赵以存不仅学会了藏语,还参与村集体砂石经济,搞起了运输;罗珍因为聪明能干、思想活跃,被村民们推选为村妇女主任。

  “一个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罗珍告诉记者,担任村妇女主任后,她组织村里57名妇女发展林卡经济。

  “村集体林卡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大家的就业问题,林卡实行分组经营,大家不需要时刻守着,做到了顾家、务农、就业三不误。”罗珍自豪地说。

  在新时代担负新使命,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着力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2020年5月1日,《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正式实施,开启了西藏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新征程。

  昌都市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工作,全力打造市民族团结中华文化主题公园和民族团结文化长廊、县民族团结特色村寨等,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我们充分挖掘洛隆县硕督镇的清军墓、硕督古城墙、硕督宗遗址、硕督寺等历史文化遗迹,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硕督狮子舞、民间手艺、产业项目等地域人文特色,全力打造洛隆县硕督镇民族特色村寨。”洛隆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洛隆县作为茶马古道必经之地,自古以来是藏汉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民族团结故事更是源远流长,如今这里还保留着众多当时流传下来的汉族习俗。

  其中,舞狮的习俗是硕督镇特有的。硕督镇的一些学校还开设了舞狮相关课程,不仅让广大学生群体近距离接触非遗、熟悉非遗,增强非遗保护意识,也让非遗在下一代身上传承与发展。

  “硕督的狮子舞是昌都市非遗保护项目和洛隆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藏汉民族文化碰撞的结晶,寄托着各族人民祈盼团结进步、幸福安康的愿望。近年来,我们不断进行融合创新,让硕督的舞狮走出大山,走出昌都,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硕督狮子舞。”硕督舞狮传承人登巴阿尼说。

  昌都市为打造特色村寨,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已投入少数民族发展项目建设资金3250余万元,不仅促进了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也构筑起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法治保障,点亮和谐“一盏灯”

  “首先要使村民之间做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相处,才能维护村集体团结,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近日,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达瓦村“两委”班子成员在给村民代表开展“知村规、守民约、树新风”宣讲活动时说。

  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加强民族地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逐步成为昌都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昌都市全面加强监督执法检查,组织开展“千名干部进千村”法制宣传活动。

  今年3月,昌都市中级人民法院14名干警深入卡若区、贡觉县、洛隆县、芒康县、左贡县等地,扎实开展“千名干部进千村”活动,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法院力量。

  活动中,昌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立足司法审判职能,聚焦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坚持以“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为底线,针对当事人争议焦点,协同村“两委”干部、当地居民,通过法官说法、干部摆理、村民讲情等方式,开展大量的释法明理工作,使纠纷得到及时解决。

  为夯实稳定之基,今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还集中开展了以“一举一动系平安,携手共建促和谐”为主题的三月平安建设第五次集中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法律知识手册及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西藏自治区平安建设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广大群众知平安、守平安、护平安。

  今年2月,昌都市民委组织的2023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类乌齐县桑多镇民族团结广场拉开帷幕。工作人员耐心地向群众宣传普及《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民族团结知识问答100题》以及农村种养殖技术指南、个人卫生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三下乡’活动,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这么好的文化、医疗、法律、科技服务,不仅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场群众纷纷说道。

  “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既是多年来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昌都市民委工作人员表示,昌都市民委将继续坚持这一原则,不断推动健全民族工作法治体系,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

  如今,昌都市已形成了各族干部群众广覆盖、多层次、立体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局面,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昌都大地处处洋溢着团结如诗、奋斗如歌、繁荣如画的幸福气息。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