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让新时代青年成为民族复兴的生力军

发布时间:2023-07-17 09:39:00来源: 西藏日报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勉励新时代青年:“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新时代青年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当和创新,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然而,新时代青年在当前社会环境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这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支持。

  一、加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需要完善教育体系,确保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包括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教育政策、改革教育制度、提高教育质量等。这将有助于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培养拥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新时代青年,增强他们对国家、民族和人类未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国内优秀教育实践为参考,如北京师范大学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复旦大学积极探索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如推广“五个一律”教育模式,即“一堂课一讲话、一学期一主题教育、一年级一班会、一个学生一分析、一生一导一辅”,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具体实践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学科和课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

  其次,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注重培养青年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青年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例如,“三下乡”和支教是常见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三下乡”活动中,青年走进农村,了解乡村发展现状和困难,通过调研、调查、采访等方式,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支教活动中,青年走进不发达地区的学校,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当地学生交流互动,推动教育公平,提高自身的教育敏感度和教育实践能力。此外,在暑假期间组织青年参与农村实习项目,也是一种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青年了解农村基层工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这些实践活动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实际生活,提升青年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加强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最后,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教育吸引力,如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来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种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青年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符合新时代青年的学习方式和需求。例如,多媒体互动课堂和在线教育平台可以让新时代青年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此外,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造出类似于历史场景或人物的体验,让青少年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另外,一些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如延安、井冈山等地,也可以作为现场教学和研学旅行的目的地。通过实地参观和探究,新时代青年在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和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是必要的,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来提高教育吸引力,更好地满足新时代青年的学习需求。

  二、提高新时代青年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为了使新时代青年更好地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至关重要。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新时代青年就业竞争力。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培训,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从而促进青年就业和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合推出了职业培训项目,旨在提高青年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例如,广东省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推出的“互联网+”人才培训计划,为广东省内的大学生提供实战培训和就业机会。一些行业协会积极开展职业培训项目,帮助青年掌握行业技能并提高就业竞争力。例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开展的汽车维修技能大赛和技能培训,旨在培养和选拔优秀的汽车维修技师。另外,一些社会组织和机构开展职业培训活动,帮助青年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例如,中国青年才艺培训中心开展的文化艺术培训和比赛活动,旨在培养和选拔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

  鼓励创新创业和参与社会实践。设立创业基金和优惠政策支持青年创业,鼓励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等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例如,“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为年轻人提供贷款、培训、咨询等服务,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了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义务植树、社区服务等。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鼓励和支持力度,让更多青年参与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构建健康有益的成长环境。首先,完善青少年保护制度,确保青年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如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侵害青少年权益行为的惩戒力度。其次,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育人,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青年成长的良好氛围。政府可以推动家庭教育立法,引导家庭履行教育职责;学校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德育教育;社会各界要关注青年成长,提供丰富多样的成长平台。最后,引导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培养其奉献精神和公民意识。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如环保、扶贫、敬老等。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许多青年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参与垃圾分类,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同时体验到公益活动的乐趣,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单位:沧州师范学院)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