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让西藏人民生活方式一步跨千年

发布时间:2023-07-26 09:24:00来源: 西藏日报

  图为琼结县拉玉乡小学学生在对拼装完成的橡皮筋动力车进行实验。(资料图片)记者 白玛泽旺 通讯员 伦珠泽仁 摄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视察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至今仍响彻耳畔。这是人民领袖至深至浓的民生情怀,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念兹在兹的深情牵挂,更是对西藏做好民生工作的科学指引、巨大鼓舞和极大鞭策。

  近年来,西藏立足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这个着眼点和着力点,把握好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教育就业一体抓、各项保障一体建、医疗健康一体推,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作党委、政府的大事来抓,让各族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人民幸福正成为新时代新征程西藏现代化建设最温暖的底色。

  让群众更好地“富”起来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西藏先后出台了20余份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性文件,在完备的政策体系支撑下,西藏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格局基本形成,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作用不断凸显。5年来,全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5%以上,农牧民转移就业每年60万人以上。

  就业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就业,才有收入;有收入,生活才有奔头,城市才更有活力。

  在昌都市江达县外冲村,提起华电西藏公司驻村工作队,村民们总是赞不绝口。2018年,华电西藏公司驻村工作队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申请资金帮助外冲村成立了木松民族手工艺公司,并协调签订总额约4000万元的10年期供货协议,解决了项目可持续发展问题。

  “饭碗”多起来、“荷包”鼓起来。5年过去了,木松民族手工艺公司木刻车间已逐步发展成集木刻、书法、藏香于一体的复合型村集体产业,累计帮助群众增收900余万元;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3668元增加到2022年的1.2万余元,外冲村已经成为昌都市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典型。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近年来,西藏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产业,积极创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不断培育和壮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产业平台、主导产业、经营主体、三产融合等方面进行创新推动,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农牧民的口袋真正鼓起来。

  让群众生活品质“高”起来

  新征程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广泛,“发展起来以后”的新诉求新期待日趋复杂和多元,民生改善的难度不减。2022年,自治区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持续推动民生改善创新,“十大民生工程”投入资金147.4亿元,教育、医疗、文化、安居保障、帮扶救助等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教育是民生之基。当前,西藏义务教育发展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人民群众的期待从“有学上”转为“上好学”。

  3月初,藏北那曲的天气依然寒冷,而高海拔学校教室里却温暖如春。在海拔4700多米的那曲市班戈县加琼镇小学,孩子们正在玻璃暖廊里开展趣味活动。“现在不管外面有多冷,我们都可以穿着轻便的衣服在暖廊里学习活动了。”五年级学生才旺拉姆开心地说。

  才旺拉姆所说的正是西藏扎实推进学校供暖全覆盖、高海拔农牧区热炕试点、农牧区供水保障提升等民生项目之一。人民的美好生活里,不仅有孩子的笑声,更少不了老人的幸福。“一小”连着“朝阳”,“一老”连着“夕阳”。“一老一小”是民生保障的重点,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

  在林芝市工布江达县白朗村幸福院内,几位老人沐浴着暖阳,喝茶聊天,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2021年以来,林芝市民政局以“党建+养老服务”方式,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截至2022年底,林芝市整合利用村委会各类闲置资源,筹措资金530余万元,打造了7个农村幸福院和2个养老服务驿站,累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

  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爱心,多年来,西藏不断织密织牢“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让“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向“幼有优育、老有颐养”不断迈进。

  从更高水平的医疗到更优质的教育、更好的生态环境、更舒适的居住条件……西藏持续发力增进民生福祉,以一系列举措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让群众的生活品质“高”起来。

  让群众脸上“笑”起来

  改善民生效果显著与否,群众的笑脸是最好的“晴雨表”。真心想着群众,真情服务群众,真诚依靠群众,全区各级各部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生工作,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

  近年来,西藏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把振兴农牧区、发展农牧业、富裕农牧民放在优先位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

  昔日的拉萨市城关区纳金街道嘎巴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容村貌差,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越是细微处,越彰显为民服务温度,越需要拿出实招硬招。2022年,总投资4500万元的嘎巴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正式进场实施,包括2.4万平方米的道路改造,以及农户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和其他基础设施附属工程。施工结束后,嘎巴村将会焕然一新。

  “感谢共产党,让我从纳金山脚下的破旧房子搬到现在水电网暖齐全的新家。政府还帮助我们改造居住环境、建设文化广场,真是把实事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嘎巴村87岁的老人白珍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持续不断推进的新起点。一张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答卷,一幅幅人民美好生活的实景图,正在雪域高原不断绘就、徐徐铺展……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