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人口较少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3-09-18 10:22:00来源: 西藏日报

  西藏作为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一直处于反分裂、反渗透的前沿,国防安全与乡村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需与守土固边相结合,尽快实现当地社会的高质量发展。2023年4月3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米林县,设立县级米林市,以原米林县的行政区域为米林市行政区域。米林市由西藏自治区直辖,林芝市代管。米林县撤县设市后不仅有利于增强边境地区的行政管理能力,还有利于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和国防安全。正因如此,研究南伊珞巴民族乡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南伊珞巴民族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南伊珞巴民族乡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南伊珞巴民族乡着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和部署要求,广泛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确保了当地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和全面稳定,彰显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南伊珞巴民族乡增进“五个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是“五个认同”,而在南伊珞巴民族乡,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显得尤为重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促进当地珞巴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民族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共同发展和进步。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加强当地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引导当地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二、南伊珞巴民族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挑战

  作为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西藏具有“两屏四地一通道一前沿”的特殊战略定位。边境地区往往地势崎岖、气候恶劣、资源匮乏等,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南伊珞巴民族乡群山环绕,通信设施覆盖不足,导致通讯不便。电话、互联网等现代通信设施的建设受到技术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这给当地居民的信息交流、社交互动和经济发展带来一些障碍。历史上的战争、迁徙、流动人口等因素,也对当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迁移来的珞巴族与当地藏族同胞一起形成了多元的民族构成。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族群带来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并在互动中相互融合和影响,进一步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多样性。稳定强边与乡村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决定了当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与守边、护边、巡边等强边思想有效融合,居民在建设幸福家园的同时守护神圣国土,维护生态环境,才能尽快实现当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三、南伊珞巴民族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维护西藏边境安全。2018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加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意见》。维护西藏边境安全,要扎实做好边境地区军警民共建、军民融合、民族团结工作。南伊珞巴民族乡要积极与驻地边防部队联合,通过军地双方定期组织开展政治理论互学、三会一课互听、主题党日互动等活动,切实使当地干部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守土固边意识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融合。要健全“部队+支部+民兵”的边境联防联控工作模式,组织开展民兵训练、应急冲突演练。在日常边境巡逻任务中,部队军官、护边巡逻队、“红袖标”小分队联合开展巡逻活动,打造军地联防“大联动”、联控“大稳定”、联建“大发展”的工作格局。

  加强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力的基础,是西藏发展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是西藏边境建设不可缺少的排头兵。以往的经验和现实告诉我们,必须牢牢地把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这项工作扭住不放。南伊珞巴民族乡要进一步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驻村点上,积极探索在放牧点依托当地独有的“小木屋”建立“小木屋党支部”的有效做法,带领居民守好一方疆土、建好一片村落、富裕一方人民。固边兴边,关键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地方党委要积极出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策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农牧民、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的优秀党员干部到边境地区任职,优选配强边境乡村党支部,为边境乡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广大边境地区军民工作、生产、生活的共同物质基础,是边境地区行政单元主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是物质生产的基本条件和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保障。只有持续推进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维护边境安全夯实物质基础。新时代,要围绕改善民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十四五”有关边境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围绕边境一线重点乡镇、村庄、口岸,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转型升级,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全面提升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水平,围绕“水电路讯网、科教文卫保”等多个方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工作。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边境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南伊珞巴民族乡是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发展面临着诸多方面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更加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促进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加强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贡献力量。

  本文系西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西藏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1-GSP-S137)项目成果。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