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全国“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的脚步,踏上——加层的巡山路
从那曲市申扎县出发前往马跃乡,木纠错的优美湖岸线开始映入眼帘,村落、草场、牛羊散落在这片湖滨家园。相机里远处的湖泊往往呈现出条带状,远没有目光所及那么壮美和辽阔。而让这片苍茫土地变得立体的,就是那远处褐红色的石崖山丘。
山丘的石崖断面,峻峭嶙峋,连绵不断,不时显现的溶洞,静谧而幽深,像历史之眼俯瞰着草原的过往和变迁,注视着牧人春夏秋冬的生活轮转。第五届全国“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加层守护的秘密就在这石崖溶洞里。
加层看护的“嘎尔索岩画”位于马跃乡普宗村东北10公里处,距离地面约500米的嘎尔索普巴日山洞穴内,海拔有4700多米,是一处自治区级野外文物保护点。山脚下,摩托车旁,眼前这位全国知名的文物守护人,是一位1995年出生的小伙子,土生土长的当地牧民,阳光开朗,富有活力。他指着山上的溶洞,热情地邀请我们一起走上这段文保巡山路。
这哪里有路啊?山坡陡峭,乱石一地,海拔超高,一步三喘。如果说有路,那也是加层十年巡护,像山上岩羊一样踩踏出来的野径,不过一场雨雪便冲刷掉了所有痕迹,但却深深地烙刻在了加层的身体记忆里。
“我们之前捡拾石头,对上山的路进行过简单修理,可一下雨又毁掉了。”加层在难行的山路上总能找到容易下脚的地方。陡峭的山崖上,上去只能靠攀爬,极险处有加层自己垫的石块。对他来说,攀爬到洞穴只需要15分钟。而我们一行却花了半个多小时,才只到达洞穴前的一处巨石旁。
天气好的时候,加层会坐在巨石上休息,俯瞰山下的村庄和草场。河流在草场上蜿蜒流淌,远处炊烟袅袅,仿佛家里已经打好了酥油茶等待着远行的人们尽快归来。“我的家乡特别美,是吧?”
还未见遗迹,古老的藏北文物、沉淀千年的璀璨,仿佛已经被加层的年轻活力、诚挚热爱所激活。
因地理位置等原因,野外文物保护点不能住下来。为了确保溶洞内文物安全,加层要定期不定期地骑着摩托车从自家出发骑行10多公里到看护点,然后爬山500多米到溶洞的各个角落进行巡视。一年四季,风雪无阻,十年守护,年年如此,不论天气如何恶劣,不论道路如何艰难,都阻挡不住他巡查的脚步。
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加层始终满怀热情,恪尽职守,乐于奉献,成为西藏文物保护的重要一员。他随身携带着野外文物巡查记录表和文物保护知识手册,每巡查一次就会在记录表上认真地写下巡查情况。他说:“记录表里,写的字越少越心安,因为字少就代表没有发生担心的状况。”
文物保护知识手册是那曲文物保护部门印制的,主要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文物保护知识。为了做好工作,加层主动学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认真做好巡查记录,多次阻止以参观为借口的文物破坏行为,筑起了溶洞安全防护的坚强壁垒。同时,还积极向周边群众宣传讲解文物保护知识,提升群众文物保护意识。
一路攀爬一路聊着,一个可容纳上千人的大溶洞出现在眼前。洞口左右两侧有石砌墙体建筑遗迹,入口往里还有像过道一样的两排石砌台阶。这处洞穴内文物遗迹较多,岩画内容有人物、动物、符号等。其中,较大的两幅人物岩画约有1米多高,十分罕见。这些赭红色的岩画仿佛穿越时空,在和我们进行着对话。
加层有着一名野外文物看护员的赤子之心,熟稔每一处岩画的位置,一处一处的介绍中,充满对这份工作的无比热爱。他还翻出手机里的照片,让记者了解以往巡护的故事。“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守护好,传承给下一代,这是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做的事情,守护好身边的历史文化遗产,我责无旁贷。”
上山不易下山尤难。碎石路上一不小心,便有人滑倒,引起一片惊呼,而其下就是断崖,看下去令人眼晕。加层说,他最担心下雪天巡护,虽有时也会滑倒,但“没什么,习惯了,我是一名野外文物看管员。”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扬帆风正劲 奋楫阔步行
区党委十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清晰描绘了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蓝图,也为那曲市下一步发展提供了遵循。 [详细] -
那曲火车站派出所: 忠诚履职,守护“天路”平安畅通
在那曲站安检口、候车室、进出站口、站台……总能见到那曲站派出所执勤民警的身影,他们以“细致、精致、极致”的作风,从严从细地巡逻防范、监督检查、维护秩序。[详细] -
专家学者政府官员齐聚拉萨共话“铸牢中华魂·共创模范区”
首届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19日在拉萨举行,主题为“铸牢中华魂·共创模范区”,活动分为主题论坛以及实践、法治、学术3个分论坛,为期2天。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