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近3年西藏开展各类考古调查发掘项目90余项

发布时间:2023-10-10 10:08:00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记者从2023年10月9日举行的西藏全区文物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近3年西藏累计开展各类考古调查发掘项目90余项,其中,配合基建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项目50项,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10项,主动性考古调查、发掘项目共30项。西藏考古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金属时代、吐蕃时代、吐蕃以后的历史时期、宗教考古等领域有了重大发现,初步构建了西藏考古学文化序列的框架,提升了西藏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水平。西藏考古在国内外的学术科研地位得到显著提升,考古成果社会效益实现新突破。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处欧亚大陆中南部,是东亚、南亚、中亚文明交汇融合之地。人类是如何在西藏长期定居、什么时候建立起复杂的社会上层建筑、有哪些通道可以与周边人群进行交流等是国际国内学者非常关注的研究课题。

  西藏近三年考古除配合国家基本建设开展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外,主要围绕青藏高原早期人类起源与迁徙、农业起源、文明起源、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中央政府有效治理西藏、高原丝绸之路等重点课题开展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实证西藏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藏主动性考古调查主要包括丝绸之路南亚廊道西藏段考古调查项目、茶马古道西藏段考古调查项目以及西藏石窟寺专项调查项目等,进一步深化了历史时期西藏与祖国,与周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认识,证明了西藏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藏主动性考古发掘主要包括尼阿底遗址、梅龙达普洞穴遗址、温江多遗址、夏达错遗址、玛不错遗址、桑达隆果墓地、结桑墓地等考古发掘项目。

  那曲申扎县色林错湖畔的尼阿底遗址考古发掘证明了青藏高原腹心地带早在距今4万-3万年就已有人类活动;阿里日土县夏达错遗址考古发现有打制石器、细石器和磨制石针等遗物,另有较为明显的用火痕迹,说明距今8500-7000年时,该遗址可能曾是一处狩猎采集者的湖滨旷野营地。

  阿里噶尔县切热遗址出土的石核具有矮小形特征,细石叶疤痕也显示出细小的特征,它们与华北地区的船形石核非常相似,为探讨西藏西部与我国华北地区之间的石器技术联系提供了线索;距今4000年至1100年的阿里革吉县梅龙达普洞穴遗址是西藏境内发现的首个史前洞穴遗址,长时间的文化堆积对了解西藏西部石器技术转变以及新旧石器划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距今4000年至5000年的玛不错遗址是西藏中南部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位于日喀则市康马县,其独特而鲜明的考古学文化特征与西藏东部卡若遗址与西藏中部曲贡遗址均有所不同,极大丰富了西藏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内容。

  西藏阿里札达县格布赛鲁遗址发现的距今3000年的遗迹、墓葬、遗物为考察西藏新石器时代与早期金属时代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的遗存,又展现了西藏西部早期农业传播和早期冶炼技术的雏形。

  札达县桑达隆果墓地从公元前3世纪延续至公元8世纪,揭示了西藏西部早期金属时代考古学文化特征,以及从喀喇昆仑山脉以北、喜马拉雅山脉以西、冈底斯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东远道而来、汇集于此的考古学文化因素,为讨论西藏考古学文化传播、人群迁徙有重要作用。

  拉萨市曲水温江多遗址是吐蕃时期重要的建筑遗存,在遗址中发现的平面呈折角“亚”字形塔基、龟趺和琉璃瓦等遗物对研究公元8—9世纪吐蕃建筑特征和该区域的历史文化状况有重要意义。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博物馆暑期社教活动圆满收官

    为有效发挥西藏博物馆“大思政课”教育阵地作用,2023年暑期,西藏博物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其中,行走的课堂——探源行动旨在以寻访古迹的方式。[详细]
  • “考古中国”西藏文物考古项目进展顺利

    日前,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了解到,自2021年起,我区文物部门按照国家文物局提出的“考古中国”项目要求和“西藏考古规划”重大课题和重点项目计划。[详细]
  • 西藏项目进展如何?

    2020年,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了《西藏考古工作规划(2021-2035年)》,同意西藏考古工作纳入到“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中。那么,“考古中国”西藏项目进展如何呢?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