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跨越一个甲子的相见 一家三代人的求学路见证“民大情怀”

发布时间:2023-10-23 10:21:00来源: 西藏商报

  在西藏民族大学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暨教师节表彰直播大会上,新生深峥玉珍分享了一家三代人的民大故事。奶奶查洛是西藏公学1960级农业专业学生,爸爸平措是西藏民族学院1986级汉语文专业学生。一家三代人见证了学校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齐聚民大 续写一段佳话

  西藏民族大学坐落在渭水之滨古都咸阳,学校现有34个民族的学生,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占50%。走进西藏民族大学秦汉校区,在“团结广场”景观石上,可以看到哈达缠绕着石榴造型,景观石底部刻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字样,寓意各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多年来,各民族学生在这里共同生活和学习,绘就了一幅幅民族团结动人画卷,奏响了一曲曲民族团结时代赞歌。

  在西藏民族大学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暨教师节表彰直播大会上,2023级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学生深峥玉珍分享的属于他们一家的“民大故事”,感动了现场所有师生及网友,三代人的求学之路都烙上了“民大”的印迹。奶奶查洛是西藏公学1960级农业专业学生,爸爸平措是西藏民族学院1986级汉语文专业学生。一家三代人不仅见证了学校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也将民族团结的佳话续写得生动且形象。

  执手相看 感慨何止万千

  开学典礼恰逢教师节,奶奶和父亲与多年未见的老师相拥而泣,献上了哈达和鲜花,表达绵绵的情谊和深深的祝福。虽然几十年未见面,但奶奶查洛还是一眼就认出了88岁的王联芬老师,那个像妈妈一样照顾和教育他们的老师。

  王联芬是分配到西藏公学的第一批藏汉双语青年教师,195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藏语言文学专业,在这里一干就是30多年,为西藏的民族教育事业默默奉献了一生,恰是这段深深的记忆使她对西藏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缘,对西藏民族大学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深深地爱上了西藏民族教育事业。

  学生们初到学校,有很多东西都不懂,需要人教。在这种情况下,王联芬坚持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学生做衣服、理发,教学生搞好个人卫生,学生生病了带去医院看病,深夜去学生宿舍查铺,为他们盖被子,和学生交流、沟通,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

  白天当老师,晚上当父母。由于长了一张娃娃脸,面容可亲,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娃娃老师”。一个甲子的春华秋实,仍深深地印在王联芬的脑海里,那情景总是历历在目,让她久久不能忘怀。

  民大精神 在校园薪火相传

  六十余年,从西藏公学跨越到西藏民族大学,正是因为有无数个“王联芬”在默默付出,学校先后培养出11万余名毕业生,分布在西藏各条战线,成为西藏靠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主力军,成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促进西藏社会稳定与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些故事一直在民大校园上演着……

  作为新一代的民大人,深峥玉珍表示,虽然来到学校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同学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氛围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她,她将秉承民大的校训誓言,刻苦学习,积极探索,把个人成长融入西藏发展需求,争做具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的新时代民大人。

  据介绍,建校以来,西藏民族大学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重点,打造校园文化沁润、课上课下呼应、校内校外配合的工作格局,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育人的全方位、全过程。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探访西藏藏医药大学:从医利众求学路

    10月12日,中新社记者走进西藏藏医药大学教室,一位老师正向40多位学生用藏语讲授藏医药典籍《四部医典》中的脉诊,不少同学的笔记本上,用藏文密密麻麻记满了要点。 [详细]
  • 普琼:青稞香满求学路

    “西藏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计划立足实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党中央特殊关心、全国大力支援在人才培养领域的具体体现,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