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昌都军分区用红色文化砥砺官兵精气神

发布时间:2023-11-02 09:53:00来源: 西藏日报

  昌都,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这里群山连绵、“三江”澎湃,处处透露着坚韧、散发着新生气息。近年来,戍守在这里的昌都军分区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深入挖掘辉煌的战斗历程、丰富宝贵的时代精神,精心打造“藏东利剑”特色文化,激励官兵忠诚于党、持续奋斗、戍边卫国、无私奉献。

  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奉命“一面修路、一面进军”,将士们翻雪山、过冰河,其中许多战士因极度疲劳,一头栽倒再也没能起来……在解放和建设西藏的峥嵘岁月里,孕育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走进该军分区文化长廊,一个个砥砺奋斗的故事映入眼帘。该军分区创建至今,涌现出了“雪山开路英雄”肖明生、“模范边防骡马运输队长”尹祥美、“戍疆卫士标兵”陈永国等先进典型。

  几十年来,在红色传承的感染下,培塑了戍边官兵们“海拔再高高不过使命,担子再重重不过责任”的理想信念,练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路”精神气场。在任务一线,官兵们最崇拜的是无所不知的“巡逻王”;在日常生活中,官兵们最尊敬的是武精艺强的军事“大拿”。他们用 “高原情怀”熏陶官兵,用敢打必胜砥砺官兵,汇聚成一条奔流不息的红色文化长河。

  历史底蕴激发活力动力,红色文化凝练精神胆气。日东,在藏语中意为“群山环绕中的高地”,1951年,一支解放军部队挺进察隅县,建立了被称作“雪域孤哨”的日东哨所。这里条件艰苦、补给困难,一年至少6个月的封山期,是西藏最东边的边防哨所。

  直到1964年春,靠着骡马和人力运来铁皮、铁钉,战士们就近伐木、砌石,日东哨所才拥有了第一间像样的石头营房。如今的哨所,每年会迎来年轻的战士,虽然前往哨所的路已被柏油路替代,但出发前,他们都得学会那句流传至今的口号:“宁可雪域埋忠骨,绝不丢失一寸土。”

  从烽火硝烟的年代传承下来的革命精神,鼓舞着一代代青年官兵矢志向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成为流淌在官兵血脉中的红色基因,不断续写着新时代的雪域强军故事。

  身处固边稳藏一线,该军分区党委充分认识到,要在文化阵地的抢夺中占据先导,必须适应时代发展。明确指出,要用积极向上的军营文化聚心凝魂,红色必须成为军事文化的主基调。从建好野战文娱城、建立军营网吧、推广军事特色游戏入手,开启了官兵“时尚生活”新模式;发动官兵学驻地文化、唱民族歌曲,鼓励广大官兵踊跃创新,让文化建设更加鲜活生动;创办建设军史文化长廊,将英雄事迹、哨所故事放入橱窗,让官兵在抬首驻足间就能接受战斗文化的感染、红色传承的熏陶。

  “巡逻在察隅边防线,把青春磨成藏东利剑;我们继往开来再起航,峥嵘岁月点燃多彩的青天……”激昂的战歌在该军分区“卫国戍边铸忠诚、逐梦强军立新功”文艺晚会上唱响。

  “一场晚会就是一次集结,一次颁奖就是一次冲锋。”该军分区政治工作部领导介绍说,我们举办“守望”“固边”“血脉”等多台晚会,组织每周一期“藏东快报”“强军故事会”等,旨在让全体官兵在赓续红色血脉中激发矢志强军之信念,凝聚忠诚戍边之伟力。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