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灵魂课程,一直以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产教融合视角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进程,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基本特点
(一)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对于高校来讲,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型人才是教育的重要目标,需要帮助学生开展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在经济建设背景下,对实践人才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为满足这一要求,在开展专业课教育工作中,高校需要从产教融合政策出发,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优化思政建设,已经成为高校课程思政的基础。
(二)专业知识与育人目标相融合
要想进一步提高高校专业课程思政质量、实现教育价值,需要从育人目标的角度出发,将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提炼出来,使其成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方式,不仅能够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还可以让学生加深认识。从专业课教师的角度来讲,开展课程思政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因为高校课程体系相对特殊,更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整体角度来讲,专业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元素分析与探索时容易遇到各种问题。此外,教师本身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也可能导致这一问题难度加大,因此,促进思政课程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已经迫在眉睫。
二、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产教融合实践策略
(一)全方位培育综合型人才
相较于其他阶段的教育来讲,高校拥有属于自身的特点,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需要开展科学研究、服务型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工作。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需要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出发,制定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针,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在我国教育改革背景下,不同类型课程与思政元素都需要形成高效协同运转,从而形成“1+1>2”的作用发挥。因此,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打造完善的教育体系。在产教融合模式下,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要从学校与院系的角度出发,制定完善的体系,有效落实育人要求,实现共同育人的效果。高校要积极打造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基于制度履行教育职责,不同院系要根据学校相关规定,打造完善的工作模式,基于各项工作开展深入分析,并结合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育条件进行合理调整,保证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落实。学校思政教育部门需要从院系对接的角度出发,使课程思政能够有效落实到实际建设中,让所有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教师都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并带领学生融入、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效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执行者,需要承担具体工作,实事求是、加强融合,保证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落实。
(二)全过程培育匠心精神
高校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时,要重点强调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念。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教师要深入了解制定怎样的教育模式、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才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教育要求,在产教融合中接受正确的课程思政,培养正确的学习心态,积极乐观地享受人生。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培养实践型人才已成为教育的重点。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中,教师需要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出发,制定完善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产教融合质量,利用实践模式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在实践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全要素提升师资水平
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教师要拥有良好的思政水平。首先,教师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设置合适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其次,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培训,着力提升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根据教育思想的偏差,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再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将育人工作与各项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多方面教育引导,强化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最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与党同心同德的教师队伍。
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找到正确的角色定位,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责任,避免因职责划分不清而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课教师要基于产教融合承担更高的职责,而思政课教师则要起到带动作用,为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提供帮助。专业课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基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到产教融合过程中,进一步探索专业教育工作中有关课程思政的内容。同时,专业课教师还需要承担更高的教育职责,有效落实产教融合教育要求。对于高校来讲,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并优化管理水平,从资金设备等方面出发,开展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工作,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教育培训中,专业课教师要不断优化教育课程体系,基于产教融合进行深入探索,使其充分发挥实际价值。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使思政内涵发挥实际价值,助力思政课程参与课程思政建设。
(四)全身心实现思政育人目标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培养更强的专业能力,让学生能够有效将学科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对于高校来讲,所有专业课程都要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目的,教师要把握职业道德标准,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全力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具体实践中,要从知识体系的实际出发,不能直接将思政课融入专业课程中,而不做任何实质性改变,要基于专业课的角度,结合教育发展要求开展深入探索,借此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在专业教育工作中,需要由思政课教师开展积极指导,找到能够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在融入的过程中,要保证产教融合体系的完善与有效,真正让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在创新发展背景下,课程思政借助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的共同协作,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打造多元化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在实际建设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课程思政主要是利用改革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方式与合作体系优化课程,调整思政教育方案,借此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借助这一教育体系,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整体学习效果,改变学习模式,使其在创新发展的基础上优化整体学习质量,为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