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拉萨市第二届职工运动会上藏式克朗球——吉韧比赛现场。
图为吉韧比赛现场。
图为吉韧摆球。
图为吉韧所用的球桌。
图为吉韧球桌四角设置的进球洞口。
图为拉萨市第二届职工运动会上藏式克朗球——吉韧比赛现场。
图为吉韧的计分器。
图为测量吉韧球桌的水平仪。
找角度、定睛,指尖发力,母球迅速将球子击中入洞。周末,西藏自治区藏式克朗球协会举办了一场克朗球比赛。
米玛顿珠和朋友们正在一方形木桌旁盘腿而坐,他们一边品着香醇的咖啡,一边用手指弹击桌上的木制小球。双方比分在激烈角逐间相互反超,抑或被对手压制,难以超越。周围也有老球迷随着击球、进球,鼓掌叫好、惋惜叹气,不时点评一番。
藏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吉韧”也叫“克朗球”,因其规则与斯诺克相仿,但不用球杆击球,而是用手指直接弹击球子,因此也被称为藏民族的“斯诺克”。
米玛顿珠是藏式克朗球的资深玩家,也是西藏自治区藏式克朗球协会会长。他介绍,“吉韧”原是印度语,属舶来品,相传150年前由克什米尔人带入西藏,逐渐在达官贵人和商人家庭间流行。“吉韧”传到西藏,西藏民众依据地域性在球桌和球的材质、规格、比赛规则上作了较大改进。20世纪90年代初,“吉韧”因简明易学和老少皆宜,在甜茶馆风靡盛行,逐渐演变为一种民间游戏。后经多年的演变,成为一项民族体育传统运动。
“吉韧”由台面和球子组成,其台面形似台球桌面,但比台球桌面小,呈正方形,无桌腿,玩时置于桌上。木质球子是扁圆形的,一面平滑、一面刻有圆形花纹,共计20枚,大小如同大衣纽扣。球子中黑、白各9枚,红球一枚,母球一枚。用手指(一般用食指)弹击母球,使其借力击打黑、白球或红球,并弹入桌上四角任何一个洞口。比赛分两人单打或4人双打,以谁先将各自9枚球子弹入角洞为胜。
比赛开始前,一般双方手中会各执一枚黑色或白色球子,让对方猜手中球子的颜色,猜中白色球子者开球,猜中黑色球子者有权选择座位。
“吉韧”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竞赛规则。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相关部门为普及和提高“吉韧”的水平,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吉韧竞赛规则》,并将此项比赛列入西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而如今,“吉韧”已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项目。
米玛顿珠说:“在父亲的影响下,小时候我就喜欢玩‘吉韧’,虽然后来做过很多工作,但还是想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做成事业。”为此,他在数年间出资出力,挖掘和整理“吉韧”历史资料,还拜访过著名藏学家多贡·桑达多吉,了解“吉韧”在西藏的起源和发展,并开设了一家主题咖啡馆,为玩家们提供切磋场地。
2021年,米玛顿珠和43名“吉韧”资深玩家共同参与编制完善了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发布的藏汉双语配插图的《藏式克朗球(吉韧)规则》,这也是目前为止最为完整的藏式克朗球比赛规则,经常被应用于官方赛事当中。米玛顿珠欣慰地说,他经常受邀在西藏各市地官方及民间赛事中担任裁判或评委指导赛事,发现地方的“吉韧”群众基础很好,比赛氛围也很浓厚,说明“吉韧”在近几年有了不错的发展。
为进一步传承和推广“吉韧”文化,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与体育素养,2023年5月,西藏自治区藏式克朗球协会在拉萨成立,成为西藏第25个单项体育运动社会团体,米玛顿珠担任第一任会长。协会成立后,将每周日定为协会固定比赛日,并举行积分赛,以此推动“吉韧”发展。
随着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吉韧”这项古老的运动以其斗智、消遣的特点成为藏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如今,米玛顿珠和同事们仍在不断完善“吉韧”的比赛规则,推动青少年克朗球学习和培训工作,制定更为详细的行业标准,为民众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和比赛环境,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体育娱乐项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