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共筑藏王故里“小康梦”

马静 发布时间:2020-02-14 10:57:00来源: 西藏日报

  冬去春来,虽然天气还春寒料峭,但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金珠村里却是暖洋洋一片;群山柔情地环抱着村子,沟壑之间,一阵淡淡的奶香随风飘散开来……这一幅幸福和谐的新农村美丽画卷,是琼结县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琼结县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提升扶贫精准度,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709户2296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最初的14.35%下降至0%,20个贫困村(社区)全部出列,全县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回顾四年来的减贫成绩,琼结县委书记安兴国自豪地说。

  忠诚担当,构筑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一个党组织一座战斗堡垒,一个共产党员一面旗帜,一项扶贫举措一盏长明灯。”琼结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将扶贫事业扛在肩上,将群众疾苦放在心上,全力打响脱贫攻坚战。

  为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的目标,2016年以来,琼结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总要求,依托“党建+精准扶贫”“党建+合作组织”“党建+文化旅游”,走出了一条以党支部为核心、以群众脱贫为目标、以合作组织为纽带、以产业带动为依托的党建促脱贫新路子。

  在琼结县加麻乡金珠村塞隆农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里,江巴玉珍正忙着包装酸奶。

  过去,因为没有技术,江巴玉珍一家的收入全靠耕种放牧,是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社工作轻松,离家也近,工资每天100元,夏季牛奶产量高需要加班,一个月有四五千元收入。”说起精准扶贫,江巴玉珍兴奋地说:“党和政府真是帮了我家大忙了,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家脱不了贫。”

  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罗布次仁告诉记者,“合作社采用 ‘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运营模式,现共创收近90万元,兑现给农牧民群众60万元。”

  产业带动,壮大脱贫攻坚“主力军”

  摸清底数,制订方案,“靶向”用力……琼结县坚持向“准”“实”发力,打出分类施策易地搬迁“挪穷窝”、生态补偿“破穷局”、发展教育“拔穷根”、转移就业“增收入”、社会兜底“脱穷境”、健康扶贫“惠民生”的“组合拳”。

  加麻乡塞隆农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拓宽了该乡贫困户脱贫摘帽致富的门路。目前,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28人受益,实现户均增收8307元,人均增收2966元。

  据该乡党委书记索朗巴珠介绍说,合作社实施藏药材种植基地1000亩、优质土豆种植基地1000亩、优质青稞种植基地1000亩、优质奶牛养殖1000头、藏香猪养殖1000头、绿化苗圃基地1000亩的“六个一千工程”,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力度,确保完成131户424人及6个行政村脱贫任务。

  补齐短板,增强脱贫攻坚“战斗力”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必须抽丝剥茧,逐项分解,才能稳定脱贫。琼结到底“困”在哪里?安兴国等一直在苦苦探索。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瓶颈是制约琼结脱贫攻坚的最大短板。为拔掉这个穷根,琼结县不断加大公路建设力度,修建了一条条“发展路”“富民路”。

  住在加麻乡牧场至扎囊县沙布夏村沿道的次旺罗布告诉记者,“路修好后,我们的日子有奔头了。”以前,住在这里的10多户群众,出行走的是羊肠小道,路窄坡陡,交通不便让他们吃尽了苦头。

  “经过不懈努力,琼结县城乡基础设施大为改观,可以说是建起了‘大动脉’。路通了,群众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农村公路‘村村通’成了打开脱贫致富之门的‘金钥匙’。”琼结县委副书记、县长索朗多吉说。

  发展产业、引导就业、教育脱贫、劳务输出……各种脱贫举措在田间地头、在大街小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结出了幸福民生的累累硕果。一张张满意的笑脸,一声声说不尽的感谢,在藏王故里,处处上演着靠勤劳脱贫摘帽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