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更放心 脱贫添动力
近期,国网西藏电力面对战“疫”与战“贫”双战场,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全力加快电网建设,为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为幸福点亮光明
52岁的罗布次仁是林芝巴松错湖畔错高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农奴的后代。小时候,家里一直都是用酥油灯和油松枝照明,爷爷最大的心愿便是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村里通上电。1998年,村里通了电,灯亮起的那一刻、爷爷灿烂的笑容一直烙印在罗布次仁的脑海……
爷爷对电的期盼,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多年来一直激励着罗布次仁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随着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家用电器也越来越多,电渐渐不够用了,电压不稳成为困扰他们日常生活、甚至生产发展的一个难题。
2017年,为解决和改善农牧民群众用好电的问题,国网西藏电力开启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错高村位列其中。村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高兴了好几天,大家开始添置电动酥油桶、冰柜等大件家用电器。罗布次仁和村民们商量着开办松茸加工厂和冷藏库。
“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松茸加工厂、冷藏库也快建起来了,以后的生活会更加美好。”罗布次仁满怀喜悦。
为攻坚全力奋战
3月27日,在距错高村80公里的工布江达县巴河镇嘎让村,村长旺堆正和村民们一起期待着送电。此时,国网林芝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正在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随着变压器刀闸合上,该村80户村民和错高村一样,用上了更加充足可靠的电,为村里开办糌粑加工厂和开发嘎让庄园遗址提供电力保障。
3月中旬以来,西藏“三区三州”“抵边村寨”配网建设百日攻坚战拉开了序幕。国网西藏电力全力以赴加快配电网建设,目前,已有6000多名施工人员投入到工程建设中,确保今年上半年完成工程建设目标任务。
同时,为把受疫情影响的工期抢回来,国网林芝供电公司专责边巴次仁自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坚持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协调沟通工作一线,近千名复工参建人员的分批次进藏、隔离以及后勤保障等问题,都在他的来回奔波中一一解决。
“我和同事们每天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8点,有时候一天只顾得上吃一碗泡面,甚至连续两三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就是要把受疫情影响的工期抢回来,让当地农牧民群众早日用好电。”边巴次仁说。
现任国网林芝供电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组组长的林志雄,来自国网福建电力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目前在藏帮扶388人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林芝到处是原始森林,电网建设难度很大,施工人员在山林里开挖基坑,都要带上干粮上山,爬几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施工点,一住就是几天,非常辛苦。”
国家电网公司全力支持西藏“三区三州”“抵边村寨”配网工程建设,组织国网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7家公司对口帮扶西藏7地市电网工程建设,调动一切力量奋力攻坚电网建设。“十三五”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已累计选派1524名挂职帮扶人员赴西藏参加电网建设等工作。
为脱贫增添动力
程元洪是林芝米林县丹娘乡10千伏及以下中低压配电工程项目负责人。此时,他正在联系洛桑加布参加电网工程建设。22岁的洛桑加布来自日喀则市南木林县,4年前通过朋友介绍,在昌都类乌齐县参加10千伏电网工程建设,与程元洪相识。
在程元洪眼中,洛桑加布是一个踏实、有上进心和责任心的藏族小伙。所以,当工程建设需要近40名农牧民工时,他第一个就想到了洛桑加布。
“参与电网工程建设,吃住不用自己操心,工资也不少,我还学会了装变压器、爬电杆、接线等技能。这边工程结束后,我想回到家乡日喀则,继续参加正在建设的阿里联网工程。”洛桑加布充满了信心。
在距离巴宜区178公里的波密县易贡乡,村民们以务农、放牧和外出打工为生,一年收入有限。自从易贡35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始建设后,47岁的尼玛就在工地上看场地、挖地基、扛电缆,收入比从前多了一倍多。在他的带动下,该乡130多名群众都参与了电网工程建设。尼玛说:“电力建设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每户增收超过2万元,太开心了。”
据悉,国网西藏电力在电网工程建设中助力脱贫攻坚,“十三五”以来,累计吸纳农牧民就业152.18万人次,消纳当地砂石料等物资300万吨,雇佣当地交通工具近16万台次,带动农牧民增收超过10亿元。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僜人阿胖的“僜香猪”
放眼林芝市脱贫攻坚各大“战场”,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个个民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张张笑脸洋溢在各族群众的脸上……[详细] -
网评:多措并举巩固好脱贫成果
2019年年底,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那曲市色尼区等19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区),至此西藏所有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详细] -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把贫困户聚在蔬菜产业链上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白朗县坚持把贫困群众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不断建立绿色蔬菜产业与农牧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