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更章门巴民族乡抱团发展产业纪实
党建强、产业旺,乡村兴、群众富。走进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更章门巴民族乡,富有浓郁门巴民族特色的建筑整齐分列在318国道两侧,水天一色的多布电站库区映衬着更章现代农业观光园,忙碌的群众正在侍弄着大棚内一垅垅绿油油的草莓苗,颗颗红艳饱满的草莓令人垂涎欲滴。
近年来,更章门巴民族乡党委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公司”的发展模式,六村联动,抱团发展,成立了雅觉草莓种植合作社,使村集体经济发展驶上了“高速路”。
党委引领、支部联动,集体经济迸发“新活力”
更章门巴民族乡6个行政村,除久巴村依托草莓种植产业致富增收外,其他村种植方式单一,土地利用率低,仍处于发展思路不多、致富门路不宽的困境。
如何整合现有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各村均衡发展,让农牧民群众“不离乡不离土能致富”?乡党委从危机中看到了转机。
2019年4月,巴宜区通过政府招商引资,让“一带一园六基地”的千亩瓜果种植产业园在更章门巴民族乡落地,园区技术先进、管理成熟,正好填补了辖区产业发展的盲区。
依托千亩产业园区技术支持,更章门巴民族乡党委以“村党支部+合作社+公司”的发展模式,与园区沃圃生公司签订分成协议,成立了占地25亩的雅觉草莓种植合作社。
合作社以“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为目标,建立起村集体与群众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产生的效益将直接覆盖全乡334户1473名农牧民群众,带领群众走上新型集体化致富道路,形成了“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公司得发展”四方共赢的良好局面,探索出一条建强支部促发展、发展产业助党建的良性循环发展路子。
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就业增收“两不误”
雨后初晴,走进合作社的温室大棚,一缕缕泥土的芬芳扑鼻而来。农牧民群众正忙着采摘草莓,进行分类包装,一派繁忙景象。农牧民党员央金乐呵呵地说:“在合作社务工,挣钱顾家两不误!”
为充分发挥党员在合作社生产管理方面的引领作用,帮助更多的农牧民群众提高生产技能水平,合作社从6个村招募了愿意学、愿意干的13名年轻党员群众,作为骨干技术员进行培养,通过“园区包技术员,技术员包合作社”的形式,使技术员在实践中掌握种植技术、在管理中发挥带头作用。
“学好技术,不但有利于自己,还有利于集体。我学好了,就可以带领群众一起把村里的果园建设得更好。”合作社技术员、扎曲村党员益西措姆说。
雅觉草莓合作社的创办,让许多像益西措姆这样渴望有一技之长的农牧民群众找到了学习工作的平台。今年35岁的次仁旺扎患有严重痛风,又缺乏劳动技能,常年待在家里,加之两个小孩上小学,只能靠妻子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家庭一度陷入困境。雅觉草莓合作社成立后,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次仁旺扎具有优先务工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如今一个月的收入就有4500元。
2019年4月,合作社累计吸纳周边群众临时用工800余人次,解决13人长期固定就业,带动群众增收70余万元。
产业带动、机制完善,群众脱贫致富“奔头足”
草莓产出来,还得卖出去。为了畅通销售渠道,乡党委与园区沃圃生公司达成共享销售协议,草莓主要销售到深圳、香港等地。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今年仍销售精品草莓835.5公斤,群众收益4万余元。
更章乡党委引导各村党支部,探索建立健全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在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盈余中,合作社将提取50%作为滚动发展资金,提取25%作为全乡人均分红,提取20%作为6个村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提取5%用于贫困户帮扶资金。在后续发展中,将不断提高人均分红提取比例,最大限度地把发展成果惠及农牧民群众。
“产品深加工是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必然产物和产业链的自然延伸,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下一步,更章乡将根据市场销售的特点,以一级草莓进商场、二级草莓进市场、三级草莓进工厂的消化思路,通过建立草莓加工厂进一步延长草莓产业链,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争取为群众带来更多的收益。”更章乡党委书记徐宝珠说。
集体经济“强筋壮骨”,脱贫攻坚“换挡提速”。更章乡通过抓党建促产业发展,从根本上破解了农牧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全乡6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上成了群众的“主心骨”。
草莓丰收、群众增收,快乐的消息如同动听的歌声流淌在尼洋河畔,氤氲着草莓的香味,蕴染着醉美如画的江南林芝。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林芝市大力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近年来,西藏茶产业已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在林芝市,茶叶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叶子”,株株茶树撑起了广大农民增收、农村富裕、脱贫攻坚的一方天地。为了整合西藏的茶叶企业,打造西藏茶叶品牌。[详细] -
脱贫攻坚看高原 农业援藏走出绿色致富路
在白朗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来自山东济南的农业援藏技术人才张际明坚持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为当地群众教授蔬果种植技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