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幸福家园

孙靖宇 发布时间:2020-06-15 13:56:00来源: 拉萨晚报

 


图为村民在南木乡多彩阿佳编织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织布。拉萨融媒记者 孙靖宇摄

  6月的拉萨,风景如画。从市区出发,沿着拉贡高速一路向西,近处的柳树和青稞浓绿而润泽,交相辉映中透着夏日的气息,昭示着丰收的希望。在才纳乡出口下高速继续向西行驶不远,就到了南木乡江村。

  走在村里,记者发现,这里巷道平整、植绿点缀、环境优美,来到村民尼玛曲珍家里时,藏式小院静谧安宁,这里是尼玛曲珍的家,也是南木乡多彩阿佳编织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工作区域面积不大,但设备齐全,产品丰富,每年至少增收8万元以上。女主人正在房间里织布,每一个熟练的动作,织出的都是如今的幸福生活。放下手上的活,尼玛曲珍带记者来到了隔壁房间,“你们看,这就是我们的产品,有藏装、靠垫、门帘、手提袋等等,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院子里,红色的天竺葵花开得正艳,像极了江村老百姓如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村西头的马路边上,村民郭合彦正和藏族妻子忙碌着,为过往的客人选西瓜、称重切瓜,自从承包土地搞温室大棚,这家人年收入20万元以上,如今的日子就像当下的西瓜一样味道甜美。

  “我们在这里包了20多亩土地,建了13亩大棚,主打种西瓜,西瓜卖完之后种蔬菜。夫妻两个人忙不过来,聘请的长期工人有3个,工资每天150元,都是当地的村民。年收入看市场行情,好的时候20余万元,不好的时候也有10余万元,带着当地老百姓一起致富。”郭合彦祖籍河南,作为附近的致富带头人,他接受采访也有许多次了。

  以前村里条件不好,大家都盼着能走出去。现在村子变得越来越好,就连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都主动回来了,2016年毕业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次仁罗布就是其中一员。见到次仁罗布时,他正在村委会的便民服务站忙碌着,身后“说办就办、马上就办”的标语赫然醒目,对于来办事的群众,他有问必答,耐心细致。“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村民,现在在村委会工作。小时候我们村村民的生活条件是比较差的,比如住房、交通等。如今在党的好政策下,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大街小巷铺上了水泥,如今看到村民脸上的笑容和江村的变化,心中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党的感恩之情。”说起这些,次仁罗布有些腼腆,但对于自己的选择,信心满满。

  因为在他心里始终装着的一句话是: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大学生就业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江村历史悠久,历史底蕴浓厚,早在280多年前已经开始发展藏戏。如今,江村藏戏已经纳入全区藏戏名录进行非遗保护传承。不少村民放下农具,成为藏戏演员,实现非遗保护和致富增收“两不误”;许多游客慕名前来,领略千年古村的独特魅力。

  其实,早在2017年,江村获评中国最美村镇。2019年,江村全村人均纯收入12468元,目前已经列入拉萨市设施温室瓜果蔬菜基地,正在打造设施温室瓜果蔬菜专业村等,今年计划新建翻建2000亩设施温室,初步达到2500亩设施温室规模,其他诸如千亩经济林、农产品初加工、建筑运输、商业服务等产业也在快速发展。如今,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幸福家园画卷正在徐徐绘就,老百姓在乡村振兴中广为受益。对于这些,在村委会工作了20多年的崔正多吉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因为:他既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和受益者。

  阳光下,崔正多吉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谈起村子的发展变化,他感慨良多:“二十几年前的村子破破烂烂,群众生活状况普遍停留在较低水平,思想观念也跟不上。现在,村民们住进了新房子,开启了新生活,走上了致富路,都是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滋润下实现的,村‘两委’的共产党员也是带头苦干、实干,让村民们看到成果,看到希望。仓廪实而知礼节,现在,老百姓的素质也越来越高了,垃圾不再乱丢,牲畜不再乱走,因为大家有了保护家园环境的主动意识。”

  从崔正多吉的话中,我们不难发现,江村的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系统谋划、群众参与,党员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使得乡村振兴从党委政府的“独角戏”转变为多元主体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合唱”

  美丽乡村,祝福江村。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