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达孜区2016年以来脱贫攻坚成就显著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作为“三大攻坚战”的重要战役,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呈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达孜区坚持常学常新、真学真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向深入、落到实处,深入总结脱贫攻坚的成就经验,更加坚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信心决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统筹谋划,打好脱贫攻坚准备仗
——强化组织领导,聚焦脱贫攻坚。达孜区委、区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摆在重中之重位置统筹谋划、强力推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脱贫攻坚是最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的思想观念,达孜区委、区政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牵头抓总、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动上。达孜区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成立了以达孜区委书记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区长为总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保持机构稳定、人员稳定,做到谋划实、推进实、作风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强化主体责任,政策落实精准。达孜区严格贯彻中央统筹、自治区总负责、地市直管、县抓落实、乡镇专干的管理体制,严格落实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严格遵照“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原则,明确县、乡、村书记是脱贫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明确脱贫攻坚作为乡村工作的主导和重心,明确“四个不摘”的工作要求。按照县级领导当好“排头兵”、乡镇领导当好“突击手”、村级干部当好“司号员”,进一步压实责任,县、乡、村三级联动,层层签订脱贫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狠抓责任落实,集中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汇集,形成不脱贫不脱钩的工作态势。
——强化精准识别,筑牢基础工作。一是识别全覆盖。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望”(看粮、看房、看劳力、看读书郎)“闻”(听议、听评、听反映)“问”(问本人、问干部、问乡邻)“切”(分析原因、商定对策)等方式,重点针对建档立卡户基本情况开展调查识别,按照“严格标准、群众参与、群众评定、群众监督”要求,严格“群众评议”环节、落实抽查复核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一户不漏、未达标准的一户不进。达孜区县级领导干部带队对识别对象进行“回头看”,2016年初核实核准建档立卡贫困户1068户3945人。二是过程全公开。由乡、村脱贫攻坚责任人牵头,严格按照入户走访调查——审核复查——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公示公告——开展数据录入“五步工作法”,通过入户讲解,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确保群众充分知晓和满意。三是上下全联动。通过开展脱贫攻坚问题集中整改活动和“三率三度”(消除错评率、漏评率、错退率,提高档卡信息准确度、扶贫政策知晓度、帮扶工作满意度)核查活动,动员县乡村三级扶贫工作力量对户档资料、明白卡逐一校对、修订完善。
——强化党建引领,形成帮扶合力。按照乡镇、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帮扶联系制度,县级主要领导联系帮扶6个乡镇;县级干部、县直部门联系帮扶20个行政村;各级干部联系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074户4250人。选优配强158名村“两委”班子成员,精准选派20名第一书记发挥尖兵作用。共有驻村工作队20个,驻村干部80名;2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过10万元,不存在“空壳村”。通过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带头作用,借助思想帮扶、项目帮扶和为民办实事等方式,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和贫困村经济发展。自2016年以来,驻村工作队争取资金849.4266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713件。江苏省镇江市通过“组团式”医疗援藏、教育援藏,采取产业投入、资金帮扶、结对帮带、干部培训等方式助力脱贫攻坚,签订《镇江达孜一家亲 携手致富奔小康》《抓党建促脱贫共建协议》,实现达孜5乡1镇、工业园区与镇江7个辖区结对挂钩共建的良好格局。达孜区“百企帮百村”工作启动以来,吸纳达孜籍农牧民就业278人,其中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165人。共计支出扶贫资金总额达2754.48万元。中国农业银行达孜支行以钻、金、银、铜“四卡”为依托,夯实“三农”服务根基,建设“钻石卡村”(德庆镇桑珠林村)、“金卡村”(邦堆乡林阿村),“四卡”推广率和普及率达99%以上。
——强化教育引导,激发内生动力。持续激发群众“主动脱贫、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是实现可持续脱贫的主要路径。一是广泛开展学习教育。成立达孜区委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团,2016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宣讲260场次、参与人数14000余人次,从思想上引导农牧民群众主动脱贫。重点开展了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建党98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要节点的教育庆祝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增强爱党爱国、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意识。二是注重致富典型带动。深度挖掘本辖区的致富典型,达孜区共有党员致富带头人84名,各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均在2名及以上,最多的有10名(德庆镇德庆村和桑珠林村)。2019年研究推荐拉萨市勤劳致富及致富带头人人选57人,对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让勤劳致富有荣誉感、好吃懒做有羞耻感,发挥正向激励作用、营造脱贫致富的良好氛围。三是抓好主题教育引导。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安排部署,以村党支部为平台,结合各村农牧民党员实际情况,积极认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系列教育引导,提升农牧民群众对扶贫政策掌握程度和自我脱贫意识,培育树立“脱贫光荣、安贫可耻”的观念,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
多管齐下,脱贫成果惠及全民
——全力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自2015年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启动以来,达孜区紧紧围绕中央“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自治区“八个到位”、拉萨市“六项措施”的要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摸家底、理思路、强推进。2015年底,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068户3945人,2017年底动态调整后,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079户4162人,实现了1015户4001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14.5%下降到2017年底的0.58%。2018年9月2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达孜区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10月动态调整后,达孜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74户4250人,已全部实现脱贫退出。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底的2855元增长到2019年底的12908.8元,脱贫人口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全力抓好惠民红利落地见效。一是以业脱贫。产业方面:达孜区2016—2019年共确定扶贫产业项目50个,总投资8.63亿元,已完工项目49个,在建项目1个(塔杰榨油项目)。建立资金整合机制与公示公告制度,产业项目资金按照施工进度拨付,无结转结余资金或沉淀资金,且项目、资金公示公告比例为100%。实现产业分红5892人次1349.55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原材料收购、务工就业等多种渠道,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转移就业方面:达孜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751人,已实现就业1080人(搬迁人口792人)。2016—2019年,开展各类培训80期2601人次。达孜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有劳动力528户899人,为保障搬迁群众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实现就业增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户春风行动人力资源洽谈会、易地搬迁专场岗位对接会等招聘活动8场次,有力解决搬迁群众民生保障和后续发展问题。二是以迁脱贫。达孜区易地搬迁安置点6个,建设安置房644套,总投资2.93亿元。“三岩”片区跨地市易地搬迁137户842人,安置点搬迁136户841人,已于2019年12月12日实现搬迁入住。2020年3月15日正式成立幸福社区党总支部,组织51名党员包户,实现社区群众每户有党员包、每名党员有自己的联系户,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关系。三是以教脱贫。达孜区采取集中办学模式,确定了“1所小学、1所中学、20所幼儿园”的布局。建档立卡在校生1226人,其中:幼儿园至高中生1061人,大专及以上学生165人。在控辍保学工作中突出政府控辍保学一条线和教育系统控辍保学一条线“双线”责任体系建设和责任监督落实,对于无法到学校随班就读的25名适龄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无一人失学辍学。严格落实自治区“三包”、营养改善、高等教育生活补助等政策,从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资助体系入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区市资助政策。2016—2019年,落实“三包”及“营养改善”计划资金6370.877万元。2016—2018年,资助大学生4300人次、兑现资金2021.41万元。三岩搬迁中小学及幼儿学生244人,中、小学设置4个“零基础”班,将在开学后重点对“零基础”的学生进行辅导,“因材施教”提高“零基础”学生的知识水平。四是以助脱贫。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1780万元用于大病统筹基金补充经费,进一步提高农牧区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出台《达孜区农牧区医疗管理补充办法》,执行“基本医疗报销+大病保险+超大额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及兜底保障”政策(2018年,最高报销金额从48万元提高到53万元),全面推行“先诊疗、后结算”制度,在原有2家医院的基础上,为新增6家医院划拨120万元就医流动资金,开通就医“绿色通道”。2016—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基本医疗保险594人次、402.31万元;大病保险赔付5人次、31.06 万元;超大额医疗保险赔付3人次、18.87万元;医疗救助453人次、121.78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区市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结算”服务67人次。启动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家庭医生签约率、服务率均达100%。五是以补脱贫。制定出台《达孜区生态补偿岗位管理考核补充办法》,杜绝“一人双岗”问题,解决“岗位责任片区不清和上岗履职不主动、不积极”问题。2016—2019年,落实生态岗位10573个,兑现岗位资金3867.25万元。六是以保脱贫。2016年以来,共兑现农村低保和两线合一资金822.17万元。自2018年起,农村低保保障金实行差额补助方式发放,农村低保户85户243人,农村低保保障金从2016年人均2650元提升至目前的4450元。2016年以来,共投入570.82万元开展医疗救助,惠及962人次;累计发放特困人员供养金483.9万元,目前,特困人员123人,其中集中供养100人、分散供养23人,集中供养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1248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6675元,累计为448名残疾人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415.84万元。
——全面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重点从党组织设置、党员队伍建设、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有序推进基层各领域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结合机构改革,对全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进行优化设置,共有基层党组织206个,新建党组织24个(含区直党组10个)、撤销党支部34个;现有党员3564名,2019年新发展党员144名(含农牧民党员50名),完成18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史馆功能设置优化。二是认真完成村级组织班子资格联审工作。结合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查整顿等工作,对村级组织干部开展资格联审,选优配强158名村“两委”班子成员。目前,各村级组织班子选任程序合法合规,符合任职条件,且履职能力较强。三是选好配优基层组织骨干力量。认真贯彻落实市委“1+3”村级组织专干工作要求,精选80名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擅长群众工作且学历高、年轻有活力的党员干部下村担任专干,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工作力量;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乡村振兴专干招聘工作,目前,已有37名达孜籍高校毕业生被录取为乡村振兴专干。
——全面培养历练扶贫领域干部。从各单位抽调10名人员充实到脱贫攻坚指挥部,各乡(镇)共配备扶贫工作专干42名,建强扶贫队伍;同时,用好考核指挥棒,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乡(镇)和部门工作考核、机关干部、驻村工作队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强化脱贫绩效管理和考核结果运用,着力加强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关心激励。2016—2019年,共提拔和进一步使用扶贫领域干部38名,激发了基层扶贫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铸牢脱贫攻坚共同体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脱贫攻坚格局,集中体现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各民族团结发展、共同繁荣的生动展现。[详细] -
拉萨市堆龙德庆区脱贫攻坚中出实招见实效
近年来,堆龙德庆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于2018年9月28日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全区6个贫困乡30个贫困村1237个建档立卡户摆脱贫困,实现全区脱贫。[详细] -
高原脱贫的“城关样本”
跟邻居家的房子比起来,蔡公堂街道白定村村民尼玛卓玛家的两层楼有点不太一样,一楼是砖混结构,二楼是加盖的彩钢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