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大山走上致富“高速路”
中国西藏网讯 “村里通往外面的路只有山腰绝壁之上的羊肠小道,步行一天才能走到公路边上。”对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更章门巴民族乡门仲村的村民来说,这样漫长的出门路已成为过去。
门仲村,20年之前它还是一个深隐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密林深处,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村子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就是悬于山腰绝壁之上的羊肠小道、简易的钢索吊桥和细如游丝的溜索。
图为具有浓郁特色的门仲村 摄影:赵耀
“当时,村里人都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也因道路难行村民不愿意出去。”47岁的索朗顿珠回忆说,因为气候原因,泥石流泛滥也是村里的常态,当时最怕的就是家人生病。
2000年6月,易贡湖大溃决,位于下游的门仲村等地遭遇灭顶之灾,洪水冲毁了几乎全部铁桥、吊桥和溜索,80多公里山间“马道”随着山体坍塌消失得无影无踪,600多名当地百姓一夜间彻底与世隔绝。
在抢险救灾的同时,西藏自治区政府决定将该乡整体搬迁到林芝八一镇往西30公里处一个叫更章的河谷平原。
图为索朗顿珠家 摄影:赵耀
“2001年我们走出大峡谷来到了更章。”索朗顿珠说,搬迁费用全部由政府解决,村民只要过来就有新的宅院并能得到土地和牧场。
“做梦也没有想到能走出大山。”作为搬迁过来的村民之一,索朗顿珠十分感慨,因为漫长而艰难的出村路已经让他走怕了。“村内妇女难产现象频发,生孩子就是让妇女走一遭鬼门关。”
对门仲村村民来说,搬迁一举切断了贫困代际传递,让他们有了更多机会改变命运。
“新居住点的住宿、交通、医疗、水电、教育等有了很大的变化,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在这里,索朗顿珠开启了崭新的生活。“这辆皮卡车是我的,过去买东西背一天回大山的日子早已结束。”
2011年,国家总投资24.2亿元的尼洋河多布水电站落户林芝,门仲村群众再一次搬迁。从河谷地带搬到318国道旁,拉林高等级公路也从村口穿过,门仲村村民实现了出行无忧、生活富裕的第二次大跨越,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高速路”。
“按照房屋面积和草场规模村民都领到了搬迁补偿款。”索朗顿珠说,2015年门仲村又搬到了现在的新址。
图为如今的门仲村 摄影:赵耀
走进现在的门仲村,依托地貌建立的特色浓郁的房屋错落有致,短短5年间,门仲村已经走上了强村富民之路。安居后的门仲村民生活理念、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来到村民仁青家里,仁青正在煤气灶上烧水。“平时自己在工地上开装载机,现在家庭年收入10多万元。”谈起现在的生活仁青开兴地说,以前只有过年才可能吃到的大米,现在已经是每家每户的家庭便饭。
34岁的仁青对儿时漫长艰难的上学路记忆犹新,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让仁青失去了学习的机会。“现在两个孩子在离家5公里处的更章乡小学就读,孩子们的上学路不再漫长,无论怎样我一定会供孩子上学。”学习知识改变命运这条路,他想让孩子们走下去。
图为仁青的家 摄影:赵耀
搬迁让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越来越多,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去年,门仲村经济收入达536.57万元,人均纯收入18500元。眼下,门仲村正在挖掘门巴民族文化打造门巴特色旅游村,村民致富的信心更足。
20年,在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中,门仲村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如今,贫困的代际传递已切断,下一代人已经站在更高的起跑线上,未来的日子更有盼头。
(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淑 贾华加 赵耀 赵二召)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统战部门开展系列活动庆祝建党98周年
在全国隆重庆祝建党98周年之际,近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委统战部(民宗局)、工商联党支部立足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认真开展“庆七一•纪念建党98周年”系列活动。 [详细] -
久巴村“种出”甜美新生活
“有运输车辆的都出去跑运输了。”久巴村党支部书记多布杰说,现在村内人人都找活干不愿闲着,连60多岁的老人也不愿在家呆着,过上幸福生活的村民变得更加勤快。[详细] -
科技兴农让农牧民捧上砸不烂的“金饭碗”
观光园面积1040亩,主要种植车厘子、葡萄、草莓、桃、甜瓜、水果番茄等高附加值水果单品,并通过“一园多区、一乡多品、一村一品、农超对接”为当地群众和贫困户带来收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