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则喜”的“致富菇”
中国西藏网讯 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谢通门县,藏语意为“一见则喜”。这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县,县域东西部间、高低海拔间、农牧区间自然环境差异大,“十三五”初,这里的贫困发生率高达23%。
如何让当地群众摘掉贫困帽子,是县政府和援藏工作队一直思考的问题。在黑龙江省的援助下,当地因地制宜实施了以“珠峰一见则喜”品牌为代表的扶贫产业,探索“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机制,走产业促脱贫的道路。2019年,谢通门县实现全县脱贫摘帽。
2017年,日喀则市珠峰一见则喜生物科技示范园区开工建设,探索在谢通门县生产食用菌。
高寒干燥、没有经验,如何才能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食用菌?建成投产以来,园区不断加强科研技术支撑,多次试错后攻破技术难关,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培育生产平菇、香菇、金针菇、金耳、银耳、杏鲍菇等10余种菌菇。
图为日喀则市珠峰一见则喜生物科技示范园区装袋车间里工人正在装袋 摄影:王媛媛
图为日喀则市珠峰一见则喜生物科技示范园区培育生产的杏鲍菇 摄影:王媛媛
图为日喀则市珠峰一见则喜生物科技示范园区出菇棚里工人正在采摘金耳 摄影:王媛媛
图为日喀则市珠峰一见则喜生物科技示范园区包装车间里工人正在包装杏鲍菇 摄影:王媛媛
突破技术瓶颈后,为了让当地群众受益,园区开始挨家挨户推广试种食用菌。在距离园区不到2公里的达那答乡政府新区易地扶贫搬迁点,31户人家户户都有温室大棚,种植食用菌。
2019年4月,从谢通门县达那答乡顶嘎村搬迁至此后,63岁的顿珠旺姆开始种植食用菌。18平方米的温室大棚由政府出资1100元统一搭建,菌棒由园区发放,食用菌也由他们收购。过去的1年,家门口温室大棚里的平菇为她带来了2000多元的收入。
易地扶贫搬迁点里,尼玛普赤也在种植食用菌。500包菌棒整齐摆放在温室大棚的铁架子上,角落里放着浇水用的桶和瓢。“每天早中晚都要浇水,每隔1天就能摘1次平菇。”同顿珠旺姆一样,尼玛普赤去年也为家庭增收了2000元。
她的丈夫次仁罗布还在园区工作,一个月工资有4000元。从原来下雨天担心房子漏雨到入住新居,从以前靠种地和外出打工为生到家门口上班,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图为达那答乡政府新区易地扶贫搬迁点居民顿珠旺姆在自家温室大棚里采摘平菇 摄影:王媛媛
图为达那答乡政府新区易地扶贫搬迁点居民尼玛普赤在自家门前 摄影:王媛媛
据悉,2020年上半年,园区累计生产各类食用菌700余吨,向当地群众发放菌棒7万余包,实现销售额1565万元。目前,园区累计实现劳务带动196人,人均年增收4.2万元。产业带动833户当地群众参与家庭温室大棚种植食用菌,实现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经过几年的探索,园区已成为西藏自治区食用菌生产领域的“龙头企业”。
从培养室到出菇棚等环节,一个个看不见的菌丝长成食用菌菇。这些食用菌菇不仅仅是端上餐桌的佳肴,也是当地群众的“致富菇”。(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媛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林芝朗县东雄村村民其律:“破茧成蝶”奔小康
今年32岁的林芝朗县金东乡东雄村村民其律,凭着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韧劲,如今过上了幸福生活。[详细] -
西藏林芝墨脱县驻村工作队多举措促进群众创业增收
墨脱县第九批驻村工作队入驻以来,牢记使命,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为农牧民群众寻找致富门路,促进群众创业增收,增加经济收入。[详细] -
西藏那曲市北部城郊易地扶贫集中搬迁点见闻
由于在致富带头方面贡献突出,旦增平措于去年底被选为依托搬迁点成立的那曲镇兴民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