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雪域高原脱贫影像志

发布时间:2020-08-20 09:10:00来源: 新华社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1)雪域高原脱贫影像志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札布让村村民金珠德吉在自家的家庭旅馆;右图为金珠德吉在家庭旅馆里打扫卫生。古格王国遗址坐落于札布让村境内。近年来,随着札达县“旅游兴县”政策的推进,当地村民巧借“千年古格历史”大做文化旅游文章,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金珠德吉就势经营起家庭旅馆。现在,金珠德吉的家庭旅馆已有30多个床位,因设施完善、卫生良好还被村里评为“金星级”家庭旅馆。见到金珠德吉的家庭旅馆生意火爆,村民们纷纷效仿。如今,这个只有36户144人的小村庄有32户人家都开了家庭旅馆(7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条件艰苦,是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西藏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制定出台脱贫攻坚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和政策措施,形成涵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等多层次、全方位、各领域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金融扶贫、援藏扶贫“五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西藏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因贫施策”带来的获得感。

   从巍峨高耸的珠穆朗玛峰到波涛汹涌的澜沧江,从雄浑壮阔的羌塘高原到山谷交错的藏西南乡村……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在雪域高原上嘹亮吹响。

   奔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西藏农牧民的生活每年都在改善。西藏大地,处处洋溢着喜悦,人们脸上幸福的微笑定格为一幅幅美好的画面。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2)雪域高原脱贫影像志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物玛乡村民央卓在噶尔县康乐新居服装地毯加工厂;右图为央卓在噶尔县康乐新居服装地毯加工厂工作。2017年,央卓和家人从改则县物玛乡搬迁到噶尔县康乐新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进了125平方米的新居。2018年7月,央卓和女儿参加了康乐新居服装地毯加工厂的培训,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3)雪域高原脱贫影像志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东汝乡阿汝村村民丹木真(中)和妻子扎西拉姆(左)、女儿南嘎曲增(右)、小女儿列旺桑姆在噶尔县康乐新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右图为噶尔县康乐新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角(无人机照片)。2018年,丹木真和家人搬迁到噶尔县康乐新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告别了村里土木结构的旧房子,住进了150平方米的新居。安置点内医务室、幼儿园、活动中心等设施齐全,和丹木真一家一样,从阿里地区改则县、措勤县、革吉县等地搬迁来的2000多名群众在这里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4)雪域高原脱贫影像志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克玛乡帮布村村民阿罗;右图为阿罗在帮布村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工资。2019年,阿罗把家里的100多只羊入股了合作社享受分红,自己也加入了合作社负责放羊,每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7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5)雪域高原脱贫影像志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查务乡明玛村村民仓琼(左)和儿子群培次仁;右图为拉孜县民间艺术团在明玛村易地搬迁点为村民表演。明玛村旧村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自然环境恶劣,发展和脱贫受到制约。2016年,当地政府经多次规划研究,在征求村民意见后,确定将明玛村整村搬迁。2016年10月,仓琼和家人搬迁到了明玛村新村。新村交通便利,文化休闲广场、活动室、学校等基础设施完善。仓琼和家人商量后,在新村开了一家小商店,一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再加上村里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分红,仓琼一家的日子越来越好(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6)雪域高原脱贫影像志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曲下镇吉如村村民卓嘎;右图为卓嘎在拉孜县拉贵藏鸡养殖孵化保种基地里忙碌。2020年年初,卓嘎来到拉贵藏鸡养殖孵化保种基地工作,很快就学会了藏鸡的养殖技术,在这里工作,卓嘎每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的工资(8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7)雪域高原脱贫影像志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加达村村民土登曲培;右图为土登曲培在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三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苗圃里忙碌。几年前,土登曲培来到三江农民专业合作社打工,负责种树和喂牛,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5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8)雪域高原脱贫影像志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左左乡上左左村村民宿加在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右图为宿加在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查看蔬菜生长情况。2017年,宿加来到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打工,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如今,宿加已成为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的一把好手,每个月有6000元的收入(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9)雪域高原脱贫影像志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物玛乡村民顿珠多吉(左)和孙子曲达在噶尔县康乐新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右图为噶尔县康乐新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角(无人机照片)。2017年,顿珠多吉一家从改则县物玛乡搬迁到噶尔县康乐新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进了100平方米的新居。在安置点,和顿珠多吉一家一样,从阿里地区改则县、措勤县、革吉县等地搬迁来的2000多名群众开启了更加美好的生活(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10)雪域高原脱贫影像志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岗莎村村民岗玛达杰;右图为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的冈仁波齐峰。岗莎村地处海拔6656米的冈仁波齐峰脚下。近年来,前来冈仁波齐峰转山旅游的游客与日俱增,岗莎村借此大力发展旅游业,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等服务。每到旅游旺季,岗玛达杰为游客提供骑马转山、运输服务,一年下来有4万多元的收入(7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11)雪域高原脱贫影像志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日喀则市仲巴县帕羊镇达热村村民次仁多杰(右)和妻子南塔;右图为帕羊镇达热村一角(无人机照片)。2017年,次仁多杰和家人从旧村搬迁到了新村,新村设施齐全,交通便利。次仁多杰把家里的60多只羊入股了村里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能有6000多元的分红。次仁多杰还在合作社找到了工作,家里有了稳定的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7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12)雪域高原脱贫影像志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普兰镇科迦村村民拉姆;右图为拉姆在院子里晾晒床单。近年来,科迦村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劳务用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吸纳群众就业,带动群众增收。拉姆在合作社里工作,一年有5000多元的收入,再加上政策性补贴,拉姆的生活越来越好(7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