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西藏昌都市边坝县发改委副主任朱辉龙:帮扶从“心”做起 真抓实干在基层

陈志强 发布时间:2020-10-13 09:57:00来源: 西藏日报

  2019年7月,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抵达西藏昌都市边坝县。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的朱辉龙就是其中一员,担任边坝县发改委副主任。

  此时,边坝县已于2018年底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全县共建设搬迁安置点43个,共搬迁1958户1021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34户7994人)。

  行百里者半九十。摆在朱辉龙面前的是,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之以恒斗“贫魔”。

  作为刚刚为边坝县注入的新鲜血液,朱辉龙直面挑战、主动融入、敢于担当、主动作为。

  “家搬了,心却未搬。”边坝县不少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思想仍是“要我搬”,并未主动融入搬迁后的新生活。“唠家常,宣讲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朱辉龙走村入户、把茶常谈,群众的现状记录了厚厚的一个本子。

  沙丁乡东地村,不仅有朱辉龙的“亲戚”,更是他长期光顾点。

  自个人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朱辉龙总是利用双休、节假日时间,买上一些生活必需品前来看望“亲戚”阿西桑美一家和附近的邻里乡亲们,询问平日生活中细节,将困难和担忧都一一记下。

  他与东地村干部群众围坐一圈,针对平日收集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反馈和提出的疑问,以通俗易懂、“唠家常”的方式,开展一次又一次集中宣讲,为搬迁群众进行了政策宣讲和答疑解惑。

  光是搬迁群众转变思想还不行,面对面与群众打交道的扶贫专干更需转变思想、掌握扶贫政策。2019年9月27日,边坝县发改委组织召开易地扶贫政策学习会,43个易地扶贫安置点扶贫专干及11名乡镇代表参加。

  朱辉龙说,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是脱贫攻坚的带头人,要提高自身对扶贫政策的知晓度,让贫困户充分了解扶贫慧明政策,明明白白享受实惠。

  光说不练假把式。房子是建好了,但还有部分安置点配套设施尚未一一到位。

  面对这一现状,朱辉龙充分利用援藏平台,秉承援藏资金80%用于民生项目的原则,“十三五”计划内7400多万用于边坝县人民医院建设,计划外400万用于东托社区“双语”幼儿园建设。截至目前,“水路电讯网,科教文卫保”已在边坝4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现全面覆盖。

  如今,来到拉孜乡拉孜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只见一幢幢黄色的藏式小楼整齐排列着。这是福建省漳州市参与援建的拉孜福建新村,是易地扶贫搬迁户的新家。

  随意走进一幢约12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庭院、客厅、卧室、厨房一应俱全,水、电、网络、电器、家具配套完善,全屋按藏式风格装修,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气息。这家的户主名叫赤列次培,搬迁前还是贫困无房户,一家四口只能借住亲戚家中。

  要想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还得靠产业支撑。这也是最近几个月,朱辉龙考虑得最多的事。

  他的方法是,建立“合作社、供应链企业+贫困户”的机制。具体来说,就是引导企业与贫困户合作,做有优势的网销产品、扶贫产品,通过电子商务等线上线下平台销售,进而带动贫困户增收。

  目前,藏香、藏红麦、当归、党参、獐子菌等边坝本地特色产品,已在边坝电子商务O2O展销馆、成都线下展销馆、昌都线下展销馆及京东、淘宝、1688等线上平台同步销售。

  朱辉龙说:“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就怕时间不够。”援藏一年来,身为一名党员干部的朱辉龙,在基层岗位默默无闻干实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做到了“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能干事”。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