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循化:黄河岸边树起“撒拉族绿色家园”品牌
中国青年网海东11月26日电 如何有效将资源禀赋转化为群众过上好日子的驱动,还能兼顾生态发展与保护? 抓住旅游市场升温的有利时机,引导民间投资面向市场创特色……在近年的发展中,位于黄河岸边的撒拉族之乡青海循化,通过绿色发展树起了“撒拉族绿色家园”品牌。
近年,循化县鼓励农闲在家的社会群体积极创办旅游业,旅游创办者瞄准市场商机,按照旅游星级接待点标准,从庭院建筑艺术、饮食种类、服务质量、接待能力、卫生状况等方面入手,提升接待档次,树立品牌。目前已建成撒拉人家接待点50处,完成投资420万元;投资600万元建成3家宾馆;投资20万元的滨河风情园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完成。
民俗游、生态游、黄河游、红色游……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依托撒拉族民俗文化的唯一性、黄河自然景观的奇特性、红色旅游资源的地域性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不断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全域旅游发展逐年提速。2017年以来,合计接待游客950.6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78亿元,年均增长20.6%。
循化县坚持把项目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一带三区”旅游资源开发布局,统筹交通、文化、生态等建设项目,重点实施了孟达天池、十世班禅大师故居、骆驼泉、撒拉尔民俗文化产业园等旅游项目,以重点项目突破带动旅游质量全面提升。近三年完成旅游投资21.31亿元,旅游投资年均增长10%。随着循隆高速公路、县城南过境公路、十里经济带西延道路、朝阳南路等道路全面贯通,为游客提供了安全、快速的通行服务保障。
为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循化县依托黄河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打造了4条精品旅游线路,延长了游客游玩逗留时间。先后扶持成立了定点旅游纪念品加工企业15家,旅游服务公司6家,黄河奇石馆3家,建立3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户省级文化产业示范户,形成了以民族工艺品加工、民族餐饮服务、民族服饰加工、木雕技艺、黄河石艺术等为主的文化产业实体。策划开展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影响力大的活动,不断提升品牌活动影响力。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期间,旅游年均创收15598.22万元,年接待游客26.12万人次。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工程”,组建了12个业余文化团体、4支社火队和96个文化市场经营点,先后创作推出了《黄河从这里拐弯》《镜界》《信念》等一批精品文学作品,30档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和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完成23项非遗申报工作,成为对外文旅交流、对外文旅宣传的强劲引擎。
循化县把乡村旅游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一环,18个乡村旅游扶贫农家院已全部承包,92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项目全面建成,产生收益380.94万元,建成“撒拉人家”138户。推动“旅游+生态”同频共振,今年建成并运营县城中心码头至积石峡水上旅游航线,完成旅游项目投资2.77亿元,“多彩循化”主题形象持续打响。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7.8万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全部脱贫
11月23日,本网从青海省直第二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青海省53.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7.8万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已全部脱贫,截至10月31日,全省35种大病贫困患者2.33万人的救治率达100%。[详细] -
青海海北:一鼓作气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
海北藏族自治州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召开专题会议,围绕“苦干六十天,圆满收好官”行动,分析形势、查找不足。[详细] -
“穷窝”搬“福窝” 青海玉树脱贫好点子多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推进,人们从昔日外迁到逐步回流,从深陷“穷窝”到搬进“福窝”,从非遗文化到非遗文化生产力,牧民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