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西藏农牧民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历史性变化

发布时间:2020-12-08 14:55:00来源: 新华社

  “我不识字,也没什么技能,以前就靠放牧过日子,收入很少。”西藏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村民央拉姆说,“村里有了合作社以后,牛羊集中放养,我现在做挤奶工,也去茶馆帮忙,去年收入差不多两万多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3726家,同比增长58.8%,加入合作社家庭有164749户,群众537159名。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次仁旺姆说,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改变了入社农牧民原有的生产形态,推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一直以来,西藏农牧业经营的主体都以家庭为单位,产业规模小,商品化率低,市场竞争力差,抗风险能力弱。

  为此,西藏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将目光投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组织成立种植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物流运输业、民族手工业等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合作社,并引导和支持合作社规范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帮扶引导、基础建设、产品培育、市场拓展和品牌打造等工作力度。

  改则县隶属阿里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因自然条件严酷、群众受教育程度偏低、商业意识淡薄等,建档立卡贫困人数曾占到全县总人口的五分之一。2015年,抢古村实施以集体经营为抓手的牧业改革,全村牲畜由部分劳动力集中放养。同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成立工程施工队,兴办农机修理厂、茶馆和商店,让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就近就便劳务创收,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如今,抢古村所有的贫困户都已顺利实现脱贫。

  次仁旺姆说,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使西藏农牧民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生产效率和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升,促进了农牧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与规模化,有效带动了农牧民收入的增加,为西藏整体告别绝对贫困打下了坚实基础。

  “钢板切割、刀坯烧制、打磨、淬火、抛光,每一步我们都要学习,好的产品不愁销路。”向巴伦珠是西藏昌都市洛隆县孜托镇加日扎村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合作社里的藏刀锻造者,今年是他在合作社的第三个年头。与他一起的另外8名员工都曾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们现在每月有3000元至4000多元的工资,年底合作社还会进行分红。”为帮助更多人增收致富,合作社还鼓励各家各户按标准缝制刀鞘,并统一收购。

  “合作社对于西藏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而且这一经济模式将对西藏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至关重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扎洛说。

  2020年前三季度,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39元,同比增长12.2%,增速比全国高6.4个百分点,快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

(责编: 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