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铺就幸福路
强就夫妻和女儿的合照。
强就的儿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图/文 记者 张斌
家庭档案:
强就,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班久岗村村民,现年32岁,全家共四口人。2016年,强就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起,强就和妻子依靠外出务工、学习技术走上了致富路, 2018年,强就向村委会递交了《我要脱贫、我要摘帽》的申请书,主动脱贫摘帽。2020年,强就一家年综合收入达到13万元,夫妇俩还被定日县授予“勤劳人家”荣誉称号。
在定日县曲洛乡班久岗村,村民强就用自身经历生动诠释了勤劳致富的道理。
几年前,强就和妻子南加卓嘎在家务农,孩子还不到一岁半,全家人仅靠几亩青稞地维持生活,也无法抽身外出务工,家庭收入来源单一。2016年,经过精准识别后,强就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29岁的强就萌生了外出打工的念头,夫妻俩商量后,决定将孩子托付给亲戚照看。
“初到拉萨,由于没有工作经验、语言沟通存在障碍,又没有一技之长,我们夫妻俩只能在建筑工地干体力活。”强就回忆道。
意识到没有手艺就不能立足,强就开始加班加点地学习。趁着别的工友休息间隙,强就主动请教老师傅怎么砌墙、怎么扎钢筋、怎么和混凝土。几个月下来,工地上几乎所有的小型技术强就都能熟练掌握。
后来,强就凭借着学到的手艺,开始承包打砖、装卸和挖地基等小型项目。这时,他和妻子在拉萨打工的月收入达到了13500元,一年的外出务工收入总额达10万余元。
“外出打工,是为了养家糊口,但看着老婆也跟着我一起打工受苦,我心里非常愧疚。”2017年底,强就带着妻子回到了班久岗村,俩人打工赚钱的消息迅速成了班久岗村村民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曲洛乡党委还将二人树立为勤劳致富的标杆。
趁着年底的闲暇时间,头脑灵活的强就主动报名参加了定日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开展的“培训一人 脱贫一户”活动,并考取了汽车驾驶证。充分享受党和国家优惠政策的强就,干劲更足了。
2018年,强就向村委会递交了《我要脱贫、我要摘帽》的申请书,主动脱贫摘帽。
此时的强就,开始在日喀则市区承包小型建筑项目,日子越过越好。
本着技多不压身的理念,2020年9月,强就参加了“定日县中式烹饪师”技能培训,系统学习了各类菜品的烹饪技术。掌握了烹饪技术,强就夫妇俩就盘算在班久岗村开一家餐馆,强就把自己学到烹饪技术教给妻子,让妻子也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强就,这个名字的藏语意思是‘博学多才’,多掌握一门技能到哪里都会有用处的。”最近,趁着农闲,强就把自己最近几年掌握的技术挨个传授给有需求的班久岗村村民,力所能及地帮助乡邻。
“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强就是好样的,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将依靠技术、依靠手艺脱贫的现实案例很好地示范给了周边群众。他就是班久岗村勤劳致富的标杆,村里年轻人都应该向他学习。”班久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加央竖起大拇指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人武部济困助学 架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现年46岁的边巴是桑珠孜区联乡楚西村村民,由于家里缺少劳动力、孩子又在上学,生活负担较重,边巴一家被村里认定为贫困户。2018年起,桑珠孜区人武部与边巴一家结为帮扶对子。[详细] -
“十三五”期间西藏日喀则市“十项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十三五”期间,西藏日喀则市大力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十项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了各村接水到家、接水入户,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详细] -
驻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塔定乡普村工作队队长罗先林“住”进群众心坎里
“精准扶贫春风起,贫困亲人在哪里。精准四看找到你,嘘寒问暖知心底。挖空心思想妙计,团结一心来出力。齐心聚力帮到底,精准脱贫出实绩。”这首诗出自一个驻村700多个日夜的驻村干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