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群众 为民解忧——记拉萨尼木县续迈乡霍德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平措旦增
打开电脑,搜索拉萨市尼木县续迈乡霍德村,能了解到,这是尼木县海拔最高的牧区之一。 2020年初,平措旦增和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一起,作为“1+3”专干,无缝接任驻村工作队职责,来到平均海拔4700多米的霍德村,平措旦增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
平措旦增告诉记者:“作为‘1+3’村组织队伍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首要的任务是跟群众打成一片。”“要走近群众,没有别的秘诀,先走进群众的家。”从霍德村村委会去村民扎西次仁家,要翻过两座山,62岁的独居老人,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在山里守着老房和绵羊。老房子年头久了,雨季漏雨,冬季漏风,扎西次仁老人原本想着凑合过下去。驻村工作队来到扎西次仁老人家做客没多久,扎西次仁的老房子修缮工程就热热闹闹地开始了。赶在冬季到来之前,扎西次仁家完成了房顶、墙壁的翻修工程,还垒砌了新院墙,扎西次仁的家里、心里都暖和透了。
扎西次仁拉着记者的手说:“以前的房子,又漏雨,又有裂缝,但是房子修好了之后,冬天特别的暖和,非常感谢政府。”在驻村工作期间,平措旦增在了解每户村民的家庭情况后,协调村“两委”班子,为村里兜底户和建档立卡户的村民家申请了住房巩固提升项目,扎西次仁就是其中的受益人之一。
今年,对扎西次仁来说,脱贫攻坚“小确幸”,就是可以过个暖冬了。
从扎西次仁家往山下开车,约10分钟,就到了白玛旦增家。春节、藏历新年快到了,白玛旦增家早早地就开始大扫除,把家中的衣物、卡垫清洗一新。对于他来说,今年脱贫攻坚的“小确幸”,就是家中新修的自来水房。
4930米,是白玛旦增家的海拔高度。以前,每到冬季,白玛旦增就要在家里储备冰块解冻,再等水慢慢沉淀澄净。驻村工作开展后,村民们“吃水难”这个问题,成了平措旦增要给百姓解决的头等大事。
平措旦增告诉记者:“基础设施这一块是最重要的,我们驻村工作队跟村‘两委’积极沟通,争取了霍德村的引水工程项目,总投资200多万元,截至目前,受惠的群众达到489人左右。”这项“脱贫攻坚统筹整合资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像白玛旦增这样的牧区边远散户喝上了放心水。自家水龙头里流出的清澈自来水,甜到了白玛旦增的心里。“我们家也新修了房子和水房,生活越来越幸福,很感谢党和政府。”
脱贫攻坚的甜蜜“小确幸”,也给了白玛旦增致富的信心。去年,白玛旦增贷款买了小装载机,一年可以至少增收4万多元。他相信,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村民致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这个物质基础必须打牢打实。可是霍德村海拔高,地广人稀,产业和村集体项目一直是一个空白。在考察了牧区经济发展实际后,平措旦增决定因地制宜,开办绵羊养殖场。
“村里主要的问题是产业问题,我们跟村‘两委’沟通,广泛争取群众意见建议,开展了绵羊养殖这一项目。资金是强基惠民资金跟村集体扶持惠民资金,来建设投资22万元的绵羊养殖场。”平措旦增说。绵羊养殖场刚投入经营,村里就有十几户村民报名去场里工作,放牧几十年的村民嘎玛曲久就是其中之一,这份绵羊养殖的工作,也成了嘎玛曲久引以为豪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有了绵羊合作社,我们可以到这边轮流上班,可以拿到分红,家里的收入也增加了,现在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幸福。”嘎玛曲久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绵羊养殖场养殖绵羊269只,目前带动了18户,户均增收1833.3元。在驻村的一年多时间里,平措旦增和队员们一起日夜驻扎在村里,用脚步丈量民情,做好平凡点滴事,让每一个村民都感受到了脱贫攻坚的“小确幸”。了解村民困难诉求,逐个解决问题,不断树立村级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建强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做好群众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扎实的基础。
不只是尼木县霍德村,在拉萨的每个乡村,都有一个像平措旦增这样的“驻村工作队队长”,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脱贫攻坚的温暖,延伸到了山村的每一个角落,使村容村貌和村民精神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浇灌出百姓们的“幸福花”。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山南:群众住上了“小康房”
近年来,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指引下,山南市边境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梦”,住上了“小康房”。[详细] -
驻林芝工布江达县各村工作队:力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入冬以来,驻林芝工布江达县各村工作队高度重视村内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把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作为民生大事来抓,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在当前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