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次仁:一名西藏基层干部心上的民生“账本”
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米瑞乡的色果拉村一度是底子薄、松散弱、百姓穷的“后进村”。近年来,村两委通过创新实施的“三包”管理模式,使色果拉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模范村”,村居优美、产业兴旺、百姓富裕。
从后进到模范,色果拉村的蝶变之路,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乔次仁的努力。
“以前我们村是附近有名的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仅5000多元,而且村居环境脏乱差,乡里人一提到色果拉村就皱眉头。”乔次仁说。
在村民眼里,乔次仁是个能人,为人正直,做事有原则。他当过教师,后来做生意在外面闯荡,有魄力、有头脑,在群众中颇有威望。2014年,乔次仁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乡亲们的日子过不好,我有责任。”乔次仁的心里始终装着一本民生“账本”。
作为土生土长的色果拉村人,乔次仁深知村子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村民凝聚力不强,缺少致富增收门路。
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乔次仁结合全村家家有党员的实际情况,创新实施“支部包党小组、党小组包党员、党员包群众”的“三包”管理模式,全村38名党员带头示范,搭起了群众与党员之间的桥梁。
52岁的村民布其加有先天性残疾,加之家中缺劳力,生活一直很困难。
针对布其加的特殊情况,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结对帮扶,地里的耕种收等工作,全由党员义务承担,仅此一项,一年布其加一家就能节约2500多元。此外,庭院水泥路硬化、门前绿化建设等也全部由党员帮助完成。在村里,像布其加一样能享受到免费服务的群众一共有6户。
“乔次仁书记为村里的发展操了不少心,在他的努力争取下,村里拿到了7万多元的雅鲁藏布江边种树项目,组织大伙儿种树2000多亩,不仅保护了环境,我们也得到了实惠。”色果拉村61岁的老党员米玛说。
2013年以来,村里先后组织实施了藏鸡养殖合作社、绵羊养殖场、林芝市农发扶贫核桃种植等项目。在这些产业项目建设中,村民积极参与,通过投工投劳等形式,促进产业项目落地,同时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2020年,色果拉村产业固定资产达85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2.6万元。
从村集体经济建设到村居环境改善,乔次仁亲力亲为、忙前忙后。“他是实心办事,在村里有威信,大家都愿意听他的。拿村居环境建设举例,全村人基本都主动义务出工参与道路硬化建设,仅这一项就为村集体节省了6万多元,而且村民彼此之间更加团结了。”米玛说。
如今,漫步色果拉村,宽敞笔直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干净整齐的藏式新居立在村道两侧,目及之处皆焕发着生机。“村子的面貌是一天一个样,大家都知道勤劳致富的重要性,谁家日子过不好是要被嘲笑的。”乔次仁说。
2020年,布其加一家通过集体经济分红3.5万元,土地流转获租金3万多元,同时他在工地开拖拉机年收入1.2万多元;低保户达瓦乔曾经嗜酒如命,现在他扛起了农具,通过务工家庭年收入达到5万多元;村民旦巴以前在茶馆一坐就是一天,现在主动到村里的藏猪养殖场工作,每月能拿3500元。
村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乔次仁心里在为色果拉村谋划着更好的未来。“我们村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村里正规划发展旅游业,继续壮大集体产业,带动村民致富。”乔次仁说。(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70年日新月异 西藏那曲跨越式发展惠及民生
西藏自治区官方28日在拉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那曲市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及“十四五”开局起步情况。[详细] -
边巴次仁: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一直以来,边巴次仁不但利用特长给大家当免费翻译,还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肯定。[详细] -
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一直以来,边巴次仁不但利用特长给大家当免费翻译,还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肯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