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专家谈】格桑卓玛:西藏百姓“口袋”里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1-12-08 08:40: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近年来,西藏农牧民群众人均粮食消费量下降、蔬菜消费提高,衣着消费、交通和通讯支出持续增加,医疗保健支出、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不断增长。“曾经,饮食、衣物等基础性消费在西藏农牧民的生活支出中占很大的比重。而现在服务类的消费比重不断提升,比如健身,旅游、美容等方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格桑卓玛告诉记者,“西藏居民的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反映了西藏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升,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从老百姓日益鼓起来的口袋里,可以发现很多‘秘密’。” 格桑卓玛说,“老百姓收入增长较快,收入比重多元化、合理化,源于产业业态丰富,为西藏农牧民提供了众多增收渠道。”


图为格桑卓玛(左二)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班戈县调研

  “位于青藏高原的西藏,历史上一直以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大量农牧民滞留在土地上,没有其他就业机会,收入十分有限。”格桑卓玛告诉记者,“改革开放40多年来,西藏自治区三大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之间及各产业的内部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发展迅速,西藏人民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生活水平也显著改善。”

  “实现脱贫之前,西藏农牧民的收入比重里生产经营即传统农牧业比重较高。此外就是转移支付方面,比如国家给予的各种补助补贴。然而现在这两个收入的比重在下降,务工取得的工资性收入在上升。”格桑卓玛举例说,“我之前在江孜调研,发现大型现代农业企业进驻当地,开展农业集约化经营需要土地集中流转,土地流转成为当地百姓的收入之一。土地流转出去的农牧民依然可以在原有耕地上工作,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势头良好,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园区正在建设,农牧民可以再挣一份工资。此外,还有些地方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农牧民可以发展民宿、餐饮等产业,或是将房屋出租给商户经营,获得收益。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阿里地区还发展起了苗圃产业,因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需要,阿里地区大力推进园林绿化建设,班公柳、青海杨等高原树种在当地的成活率很高,苗圃种植成为当地一些乡村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除了拓宽产业领域,西藏自治区坚持扶持深加工,注重科技含量,升级换代,创新产品供给,扩展产业链。“比如青稞和牦牛产业,一直属于西藏的特色产业,近年来,‘藏青2000’‘喜玛拉22’‘帕里牦牛’‘类乌齐牦牛’等优良品种得到推广,单产水平不断上升。同时,青稞、牦牛肉、羊毛等产品,经过技术更新改良,从粗加工到精细加工,不但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也增长了产业链,产品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挖掘,市场效益不断提升,农牧民的收入自然也大大提高。”格桑卓玛说。


图为格桑卓玛(右一)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调研

  近年来,西藏不断探索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绿色工业和第三产业,清洁能源、天然饮用水、农畜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业、藏医药、建材等在内的富有西藏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建立。“比如,西藏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电力总装机容量达423万千瓦,发电量超过90亿千瓦时。从一个缺电的地方,到可以向外提供电力,这不但为西藏带来了巨大经济收入,也说明西藏的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西藏的经济发展,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发展思路,而是针对新的需求,进行新的调整和探索,找到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从资源优势变为经济发展优势,这就是高原特色经济。”格桑卓玛告诉记者,“过去我们一直认为‘高寒’是西藏发展的劣势和制约因素,但是如今看来,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变劣势为优势。比如,位于拉萨市的西藏宁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是因为西藏海拔高气温低这一特点,让他们的数据运行成本低于内地省份及世界大部分国家。”数字产业也是近年来西藏发展势头较快的产业之一。截至2020年底,西藏信息化指数从2015年的63.3增长到75.8;西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超过300家,数字经济规模突破330亿元,成为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所以,我们非常期待西藏的‘高寒’特点,能为其创造更多惊喜。”格桑卓玛充满期待地说。

  越来越多农牧民“身兼数职”,光伏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数千头牦牛或奶牛的规模化养殖场不断出现……西藏的产业快速发展和结构不断优化,为农牧民带来了最直接的收益。格桑卓玛十分肯定,“随着西藏逐步融入国家发展一盘棋的总体布局,社会经济发展会有更多拓展的空间,产业发展还会不断优化升级,百姓的口袋还会越来越鼓,获得感和幸福感会不断提升。”(中国西藏网 记者/孙健 图片由格桑卓玛提供)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