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好致富羊 心里喜洋洋
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萨迦县木拉乡。近日,萨迦县木拉乡查玛村、达江村两村村民笑容满面,参加乡里的岗巴羊养殖合作社年底分红仪式。
在两村干部的监督下,入股社员有序签名、按手印、领钱,总分红68.7万余元。其中,查玛村村民边巴旺堆领到分红7086元,脸上更是笑开了花,这已经是边巴旺堆第三次领到合作社的分红。
边巴旺堆介绍:“我家以前有84只羊,一年四季365天都要出一个劳动力去放羊,尤其接羔育幼时节又得有一个人专门去管护这些羔羊。每到12月到次年5月,还要时不时地往山上送饲料,更别提牲畜转场、剪羊毛、打疫苗等耗时耗力的活儿,根本没法安心干别的事。”
由于自家饲草种植面积不大,每年饲草短缺的冬春季,边巴旺堆还要到处去购买饲草。
“一年出栏5只羊,收入几千元,除去购买饲草和人工成本,真正算下来就没多少收入了。”边巴旺堆感叹道。
长期以来,很多像边巴旺堆一样的木拉乡群众,按照传统方式粗放式散养,养殖效益不但没有提升,还出现了草场退化现象。为了改变传统的牧业经营管理方式,带领群众增收致富,2019年,木拉乡党委、乡政府决定在查玛村和达江村两个牧业村联合组建养羊合作社。
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的运行模式,积极鼓励群众以绵羊、现金、草场等形式入股进社。第一年,合作社入社群众就达到了114户608人,入股绵羊7666只,村集体现金入股80万元,流转草场18.3万亩。边巴旺堆也将家里的84只羊全部入了股。
为了科学管理、科学饲养,合作社将绵羊按照公母、年龄、体质分了4大类15个组,分别为公羊、母羊、羔羊、育肥羊4类,其中1组公羊、8组母羊、2组羔羊、4组育肥羊。同时,又根据社员的工作性质进行职责分工,分为养殖组(负责保障牲畜饲草料、供水、掌握牲畜疫情并及时作出防疫措施)、种植组(负责人工种草、田间管理以及为合作社提供饲草料)、农产品加工组(负责羊毛、饲草料等相关农产品的加工)、产品销售组(负责奶渣等畜产品的出售)。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合作社还主动对接市场,在饲料来源、产品品质、销售渠道等方面做文章,建立起了科学的经营体系和“产、供、销”一体化发展链条。
查玛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合作社理事长果吉介绍,从2019年起,合作社就流转1000亩土地种植饲草,并与日喀则市龙头企业对接提供饲料,确保了饲料供应,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畜产品品质,形成了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并进一步打造了当地特色畜产品品牌。
通过三年的规模化养殖,入社的木拉乡群众人均增收1.8万元,6.339万亩的天然草场得到休牧,有效遏制了天然草场退化、沙化,对生态环境起到了有效保护作用。
合作社的成立,不仅改变了木拉乡群众的养殖方式,更有效解放了富余劳动力、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
近三年来,边巴旺堆已领到两万多元的分红,并且再也不用担心羊崽因受饿、受冻、生病等原因带来的损失,家里解放出来的劳动力也可以安心外出务工,今年,他的儿子明顿就腾出时间考到驾照,还到日喀则工作,为家里增添了收入。
木拉乡党委书记旺堆告诉记者:“下一步,木拉乡将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效益,让更多群众分享产业收益。”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林芝镇产业开路,乡村发展进入“快车道”
2020年4月,林芝镇真巴村采用“党支部﹢农户”的方式,建成了“真巴央吉林卡”农家乐项目。[详细] -
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各驻村工作队助力乡村治理
2021年,堆龙德庆区各驻村工作队聚焦农牧民群众法治素养提升,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对标驻村工作“七项职责”,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要求,全面深入推进法治宣传,切实加强乡村治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