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现” 引领新风尚——拉萨市城关区垃圾分类实现智能化
“垃圾分类 人人有责”“垃圾分类开头难 养成习惯就自然”……如今,走在拉萨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宣传海报和醒目的四分类垃圾箱已悄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也从宣传口号逐渐转变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为增强市民群众垃圾分类意识,促进智能化垃圾分类投放实践,拉萨市城关区垃圾分类办积极借鉴区外其他省市垃圾分类工作方法,探索将物联网技术运用至垃圾分类工作实际中,通过智能回收变废为“现”,进一步提高市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受到了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乐业苑小区南门口,记者看到了以蓝灰为主色调的智能回收箱。该回收箱共有4个大回收口,分别为金属回收、塑料回收、纺织品回收和纸品回收,中间红色的小回收口为有害垃圾回收,每个回收口下方都清晰地标识出了属于该类的可回收垃圾。
如何利用该智能设备进行废物回收?该设备的智能化又体现在哪里?城关区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边珍在现场进行了演示。边珍拿着一张磁卡在柜体中间操作感应区前刷了一下,面前的屏幕上就立即登入了系统,在屏幕上选择塑料回收后,回收口便自动缓慢打开。丢入几个塑料空瓶,回收口又自动闭合,屏幕上立马跳转出投递成功的界面。智能回收箱自动称重、自动结算,最后按照塑料品市场价每公斤0.5元的价格,返现至磁卡账户内。
居民普布扎西一开始不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而现在的他不但主动进行垃圾分类,还经常劝导小区里的邻居进行垃圾分类。他说:“现在实行垃圾分类,一开始我觉得特别麻烦,但经过工作人员讲解垃圾分类的常识后,我慢慢了解到,环境问题关系着子孙后代。现在我认为垃圾分类很有意义且十分必要。最近小区里又安放了垃圾智能回收箱,工作人员不但细心地为我们讲解,还手把手地教我们操作,真正做到了变废为‘现’,特别方便。”
作为城关区智能回收试点小区,乐业苑小区共设立有4个智能回收箱,刷卡或输入手机号登录、选择投放类型、投放垃圾……小区业主可以自主进行投递,并通过智能科技实现垃圾分类、正确投放。同时,居民投递的数据将实时同步到大数据管理平台,当智能回收箱中的生活垃圾达到限定容量时,智能回收箱还会自动提醒清运人员前往清运。
“在智能回收箱投入使用前,城关区垃圾分类办对物业人员进行了统一培训,平时我们也结合垃圾分类一起做宣传,给物业人员和社区群众发放磁卡,倡导社区群众废物回收利用,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大力宣传、支持垃圾分类。”乐业苑物业负责人拉巴索朗告诉记者。
对垃圾进行回收利用是推进垃圾分类精细化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城关区垃圾分类办积极探索,通过引进第三方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
2018年底,城关区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成立城关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设立垃圾分类办公室,由起初的零设备、无专职工作人员、分类概念模糊,到按照“政府主导、协调联动、统筹发展、系统推进、全民参与、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形式以点带面逐步推进。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城关区作为全国46个垃圾分类先行先试地级市城市核心区域,在西藏自治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实现设施设备和垃圾分类宣传全覆盖县域城市,走出了一条具有西藏特点、城关特色的路子。
“下一步,我们将以综合、全局的思维统筹谋划,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以社区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补齐城市垃圾分类设施短板,把全面推进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攻坚克难。同时,做好宣传教育引导工作,营造全社会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边珍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拉萨林周县大学生扎西白珍:实现创业梦想 带动群众增收
宽敞的大院内放养着一大群体型健壮的藏香鸡,它们有的正在大步奔跑,有的正在悠闲地享受美食……[详细] -
多吉次仁: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近年来,党中央连续出台多项惠农政策,号召和鼓励广大知识青年回乡创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