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危济困暖人心—— 一面锦旗背后的暖心故事
2021年5月,西藏山南加查县冷达乡共康村仁增和妻子仓决有了第二个小孩。为了带小孩,他们商量后将开了近三年的茶馆关闭,仓决成了全职主妇。为了就近照顾家庭,仁增没有选择外出打工,而是依靠电焊技术在村里做些零散活。
仁增见村里的大棚一直闲置,有了承包想法。说干就干,仁增主动找到村“两委”班子成员说了自己的想法。很快,仁增和村里签订了租赁合同,为期三年。
租了温室大棚后,仁增做了长远打算,细心查看大棚需要修缮的地方,首先对大棚的水电等进行维修,没想到的是被温室里的技术活难住了。
由于自己不懂技术,也没有大棚管理经验,仁增从育苗、施肥,甚至新鲜蔬菜销售上都遇到了不少困难。
有志者事竟成。“在最困难的时候,我想到了县里种植大棚蔬菜的云南人,在他的细心教授下,解决了我遇到的各种难题,也增强了我种好大棚蔬菜的信心,每回遇到问题,就去找他请教学习。”仁增说。
仓决告诉记者:“那段时间,经常一整天都看不到他,不是在别人的蔬菜大棚里学习,就是在自家的大棚里摸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试验,仁增种植的上海青、朗县青椒,以及莴笋、白萝卜等蔬菜长势喜人。
“他们的蔬菜新鲜,味道很好,没有打农药,价格也便宜。”仁增种植的蔬菜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甚至有人专门开车过来买菜。很快,第一批蔬菜就被销售一空,盈利2万元。
仁增的大棚搞得红红火火,甚至出现人手紧缺状况。他第一时间想到了乡亲,召集村里有意愿的群众,给他们提供就近增收的机会。
“仁增承租的大棚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去年为务工群众发放工资4万元。”共康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平措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仁增说:“我们以前住在洛林乡日岗布村,搬过来以后,生活好多了。国家给我们盖这么好的房子,如果是自己盖,肯定要花很多钱,真的感谢党,我也希望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仁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年藏历新年前,仁增拿出种植蔬菜赚来的钱,给村里没有劳动力、生活困难的群众购买了十张双人床和床垫及床上四件套。
今年90多岁的格桑达瓦老人收到床后,双手紧紧握住仁增的手,嘴里不停地说:“突吉切!突吉切!”
“老人家里困难,还有一个身患残疾的儿子,能帮一点是一点。去年雨季的时候,老人烧火的铁皮棚子破了,没办法生火做饭。我们知道后,立即帮他们修理了铁皮棚。”仓决说。
格桑措姆的小孩急需用钱做手术,找到了仁增。“原本抱着试试的心态找他家借5000元,没想到他们第二天就送来5000元,说小孩看病要紧,大家一起想办法。”格桑措姆眼含热泪地说。
仁增的暖心举动感动了村民,他们自发给仁增送去锦旗。“情系百姓解民忧 真诚帮扶暖人心”,道出了人们对仁增夫妻的感激之情。
“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在党和政府以及大家的帮助扶持下,我才过上好生活。现在条件好了,我要知恩图报,尽我所能帮助大家。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以后也会这样做。”收到锦旗后,仁增如是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山南市推动干部驻村工作深入开展
日前,记者从山南市干部驻村工作总领队座谈会上了解到,该市聚焦目标任务,强化使命担当,全力推动干部驻村工作深入开展。[详细] -
汪海洲:打通服务城乡居民“最后一公里”
7日下午,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海洲赴拉萨市城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娘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吉苏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地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进行实地调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