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林周“协奏曲”
中国西藏网讯 林周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东北部。林周,藏语含义为天然形成的沃土。念青唐古拉山支脉——恰拉山横贯全境,使得林周形成南北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南部以农业生产为主;北部以牧业生产为主。同时拥有肥沃的土地、丰沛的水草,让林周成为了拉萨第一农业生产县和第二牧业生产县。
现如今,走进久负拉萨“粮仓”、拉萨“后花园”盛名的林周,广袤大地上“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示范村建设如火如荼、“高标准农田”“农业机械化”全面铺开、“牦牛现代化养殖”“智慧化牦牛管理”开展试点,共同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林周“协奏曲”。
“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示范村
江热夏乡江夏村村民尼珠桑布看着到处坑坑洼洼,像个“大工地”的村子,却止不住地高兴。
图为江夏村“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示范村建设如火如荼进行 摄影:王佳豪
原来,江夏村被列为拉萨市第二批“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示范村建设林周县的8个村庄之一,现在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动工,基本上可以看到未来美丽村庄的雏形。
江夏村的“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示范村建设主要包括了新改建住房和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两部分内容。目前一期新建住房已有25户完成住房主体建筑,其余也均已开挖基础,人居环境整治部分也按规划有序进行中。
图为江夏村新建房屋框架已完成 摄影:王佳豪
“这建成之后,村子肯定会有大变化,路会变宽了,上下水会更方便了,花花草草也会更多。还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中照顾到牲畜和田地。这不比在城里生活舒服多了。”尼珠桑布说:“现在,大家在村里参与建设,也能赚一点钱。赚着钱,憧憬着美丽的新家园,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江热夏乡副乡长黄幸蒙说:“江夏村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等‘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示范村建设项目完成后,我们将挖掘出更多、更新颖、更好玩的旅游项目,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生态旅游饭’,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这不就一下子显现出来了。”
据了解,拉萨市第二批“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示范村建设涉及林周县8个村,惠及2304户,1.04万人。将分两期进行招投标建设。目前一期已全面动工,正在按计划完成项目进度。新建住房完成总工程量的60%,其中完成新建住房主体79户,其余均已开挖基础,院落工程、改建住房已完成工程量核定,人居环境整治完成总工程量的10%;二期目前已完成项目可研编制、初步设计,进入评审阶段。
“高标准”农田
在林周农业村随处可见2021年林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公示牌,农田怎么个“高标准”法?林周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巴桑措姆向记者作了详细地介绍:“2021年林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类型为农田配套设施维修及土壤改良项目。主要包括了农业、水利、田间道路、农田林网等改造升级措施。项目区位于林周县松盘乡、春堆乡、江热夏乡、甘曲镇、卡孜乡内十四个村庄耕地,总面积为400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实施后,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土地更加肥沃,自然而然亩产就会提高。有了更多的水利项目,浇灌、排涝也会更加便捷,结束了靠‘天’吃饭的历史。有了更加便利的田间道路,田地也更加平整,为农业机械化推广提供了便利条件。”
图为2021年林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公示牌 摄影:王佳豪
据测算,2021年林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青稞籽粒平均单产300公斤/亩,项目实施后,平均单产增产50公斤,即增加到350公斤/亩;项目区油菜平均单产80公斤/亩,项目实施后,平均单产增产40公斤,即增加到120公斤/亩, 项目区春小麦平均单产290公斤/亩,项目实施后,平均单产增产40公斤,即增加到330公斤/亩。
图为在江夏村平整的田地,田边是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的农田水利系统 摄影:王佳豪
农业“机械化”
记者在甘曲镇江角村的农田里见到了正在驾驶农用机械翻土、耕种的旦罗。旦罗算得上是江角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2017年他自费购置了一台小型农用机械,仅靠出租就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尝到“甜头”的他并没有选择独享“成果”,2020年他卖掉自己的小型农用机械和村民们一起购置了两个大型的农用机械,作为村集体经济,加入村里的农机合作社。
图为驾驶农用机械的旦罗 摄影:王佳豪
“以四亩地为例,在用牦牛犁地的时代,夫妻俩一起在地里需要工作最少一天,还非常累。现在有了这些大中型的农用机械后,一个人一个小时不到就能全部干完。其余时间就可以在附近找份工作,挣点钱。”旦罗说:“我们村子的农机合作社得到发展之后,大家都享受到了‘红利’,最明显直接的就是,以前租借别人的机械一亩地的成本最少是50元,现在用合作社的就可以把成本控制在30元,农忙时租借给其他村子的人还可以赚上一笔。”
有着同样喜悦心情的还有强嘎乡曲嘎强村的次旺格列,最近村子里在种植饲草,农用机械发挥了大作用。“你看这么大的一片地,四五台农用机械联合作业,一会儿就干完了。其余时间我们都到周边把机械租借给别人,从三月份春耕春播开始到现在短短几个月,我自己一个人单靠这个就挣了最少两万块。”
图为在曲嘎强村四台农用机械联合作业耕种饲草 摄影:王佳豪
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林周县农机装备总量28994台(套),动力机械和非动力机械配套率约85%,种植业机械化占比约95.6%,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保持在83%左右。全县各类农机合作社21家,年作业服务面积达11万余亩,带动户数约1500户。
图为在曲嘎强村四台农用机械联合作业耕种饲草 摄影:王佳豪
牦牛养殖“现代化”
牦牛犊4个月断奶!牦牛3.5年出栏!这看似天方夜谭却在位于林周县松盘乡松盘村的格桑塘农牧产业示范园内成为现实。
图为格桑塘农牧产业示范园内的牛舍 摄影:王佳豪
格桑塘农牧产业示范园是西藏首个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农牧示范园区。总投资1.5亿元,于2019年投入运营。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瞄准“百万吨肉、百万吨奶”的目标,探索出牦牛“现代化”的科学养殖的方法,提高牦牛的群体繁殖率和缩短出栏周期。”西藏自治区农科院挂职林周县政府副县长朱彦宾说:“园区牦牛会定期接种各类疫苗,避免寄生虫感染。工作人员会根据牦牛不同阶段的需求,如牛犊时期的生长需求、母牛产仔时期的营养需求等,进行科学的饲料配比,最大程度保证牦牛各阶段的生长需求。园区在冬春季节植被稀疏无法满足牦牛需求时,通过种植饲草,将牦牛进行统一饲养、集中育肥,养牦牛再也不用看‘天’脸色了。”
图为格桑塘农牧产业示范园内所有牦牛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区管理 摄影:王佳豪
格桑塘农牧产业示范园的发展也为本地大学生和农牧民就业提供了机会。近年来,带动了本地大学生就业16人,农牧民转移就业39人。
图为朱彦宾和就业、实习的大学生一起为牦牛投喂科学化配比的饲草 摄影:王佳豪
“一些在园区内就业的牧民群众觉得我们养牛养的好,把自家牦牛也寄养在我们这里。未来等技术更加成熟,全面推广不会太难。”朱彦宾说:“我们计划在今年9月,开一场牦牛肉‘品鉴会’,一是验证牦牛是否能够在预定时间甚至更早达到出栏标准,二是验证通过科学化、现代化养殖,能否产出如‘雪花牛肉’等的高品质牛肉。全面确保牧民增收。”
智慧牦牛管理系统
记者在阿朗乡拉康村见到尼玛次仁时,他正在玩着手机和家人朋友悠闲地聊着天。
尼玛次仁并不是什么“懒汉”,他能够这么悠哉,得益于“智慧牦牛管理系统”。
图为工作人员介绍智慧牦牛管理系统 摄影:王佳豪
拉康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拉康村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牦牛养殖方式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传统牦牛养殖需要家庭成员全部从事放牧活动、牦牛容易走失或遭受野生动物袭击等诸多问题。
图为牧民群众使用手机便可知悉自家牦牛动态 摄影:王佳豪
从2021年7月开始,拉康村委会与拉萨净土数字经济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多次对接,针对西藏智慧牦牛数字化管理的空白,结合拉康村牦牛养殖发展需求,商议研发建设数字净土智慧牦牛大数据管理平台,智慧牦牛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具备了对牦牛精准定位,实现精细化管理,能充分解放劳动力,帮助农牧民腾出人力做其他创收;牦牛丢失或受野生动物袭击能及时预警,减少死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建设能随时监测牦牛健康状况的监测系统等功能。
“以前总得满山跑着找牛,全家人都得耗在这一件事上,还不一定能把牛给养好。现在拿出手机,牛在哪?健康情况怎么样?就一目了然了,做梦也没想到放牛也能这么轻松。”尼玛次仁说:“等过段时间,熟练掌握怎么使用这个系统了,家里就只留两个人照看,其他人全出去打工。”
图为使用了智慧牦牛管理系统的牦牛 摄影:王佳豪
拉康村第一书记王泽江说:“等系统全面铺开应用,我们村至少能够解放600个劳动力,这些人出去打工,一年按最少2万元算,那全村也是有千万的增收啊。”(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佳豪 实习生巴桑顿珠)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阿里这十年
7月1日,党的十八大以来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在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新闻发布大厅召开。[详细] -
农行拉萨分行发放首批“奶牛贷”
近日,中国农业银行拉萨分行“奶牛贷”发放仪式在曲水县茶巴朗村举行。仪式上,农行拉萨分行和曲水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该县10户农牧民代表发放首批“奶牛贷”贷款450万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