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看西藏】脱贫路上“泥腿子”的奋斗“三部曲”
【引言】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并指出,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增添了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脱贫攻坚,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累累硕果。广大脱贫群众激发了奋发向上的精气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文明新风得到广泛弘扬,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广大贫困地区蔚然成风。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获得者巴珠就是这样其中一例。
坐落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南部、喜马拉雅北麓河谷地带的隆子县,藏语意为“万事顺利,实力雄厚”。隆子河绕着这座海拔接近4000米的小城日夜奔流。这里是我的家乡,在近些年来的脱贫攻坚中,乡亲们干劲十足,逐渐把家乡建设的富饶而美丽。
手捧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杯的巴珠。 王茜 摄
自我奋斗 乘政策东风顺势而为
曾一度成了乡亲口中的“能人”,是因为提起隆子县脱贫攻坚工作,大家总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我。我的确是一个胆大的人,而且始终认为干什么都要勇敢无畏、吃苦耐劳,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生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66年我出生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镇扎果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家里总共有9个小孩。那时候家里穷,被子都不够用,晚上三四个小孩挤在一起睡觉。不要说新衣服,有些年我几乎一年四季都没有鞋穿,冬天也要去山上放牧,到现在脚上还有被冻伤的疤痕。即使这样,我13岁入学,坚持读完小学,要升初中时,家里交不起学费,耕种又需要劳动力,17岁的我没毕业就回家帮妈妈干农活。我那时候就暗下决心干一番事业,不让身边的人过穷苦日子。
渐渐地,我发现光凭种地很难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为了让家人能够吃饱穿暖,家庭生活条件更加宽裕,1995年我开始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我先后到过拉萨、日喀则等地,在工地上做搬运工、协助员,有什么活就干什么活。几年下来,建筑工程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领我全学会了,也交到了一些朋友,扩大了交际的圈子。这样过了七八年后,家里的情况逐渐好了起来,温饱不成问题,弟弟们也能安心去读书。这段经历虽然艰难,但让我受益终生,为今后事业的起步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2000年,我发现西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劳务市场渐渐活跃起来,建筑施工的活儿越来越多。我想,如果能办一个规模化、规范化的施工队,兴许能挣更多钱。2005年,我开始筹划组建扎果村农民施工队。当时有个特别好的政策,我们当地农民施工队可以申报50万元以下的工程。赶上好时代,靠着党的好政策,我们有机会拿到工程,做出成绩。因为工程队肯卖力又团结,每一个工程都尽善尽美地保证质量、保障安全。几年下来,我们几乎做遍了隆子县每个乡镇的大大小小工程,闯出了一点名声。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隆子县也获得了更多发展机会。2016年和2017年,隆子县共投资29721.849万元,建设扶贫产业项目19个。同时,隆子县大力实施能人带动工程,积极培养种植、养殖、加工、建筑、合作社等致富能人共计77人。我也是其中一个。
借助政策东风,在各方面支持下,我经营的产业涉及建筑施工、酒店服务、大棚种植、奶牛养殖等。为了统一管理,我在2017年创建了山南市永创发展建设有限公司。时至今日,公司从原来的七八个人发展到800多名员工。
巴珠(左)在隆子县绿健蔬菜生产基地。王茜摄
共同致富 抓住“牛鼻子”拿稳“菜篮子”
我深知“无业不富”。搞活经济,必须要有产业。有了这些产业支撑,我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的想法才能变为现实。
作为一个农牧业大县,隆子县的农牧民人口超过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近90%。我觉得从农牧业入手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依靠农牧民散养的传统做法,很难形成规模。我靠着施工队积累下来的资本,大胆地承包了扎果村温室大棚和隆子县奶源基地。
我们“菜篮子”基地现有生产温室244座,园区占地259亩,一年生产250万斤蔬菜都没问题。以前,隆子县本地只能种出萝卜、土豆、白菜之类的蔬菜,从外县进口的蔬菜价格很贵,一般人也不会去买来吃。“菜篮子”基地实施起来后,食用蔬菜方面有了更加丰富的选择。
聂雄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成立于2018年,目前是山南市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高原生态奶牛养殖场。其中最让我有成就感的是,我们的养殖基地跟上了时代步伐。为了让奶牛养殖更加专业化,通过先进的技术,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将养殖基地场区分为生产区、生活管理区、饲料区和粪肥生产区,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放牧、喂养方式,提高产量。同时,牛场粪尿都采用固液分离技术,分离后加工成有机肥,再用于饲草基地和“菜篮子”工程的蔬菜种植,实现了两个产业之间的联动。我们发展产业时,也始终不忘保护家乡的青山绿水。
巴珠(中)在奶牛基地查看饲料牧草。
养殖场和蔬菜基地的规模扩大,就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乡亲们主动加入。
我们村的云旦加措,以前也在施工队工作,因为身体较弱,想学一门技术谋生。看到蔬菜大棚正招学员,就主动过来学习。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两个多月就已经学会了施肥、培土、育苗、操作农机具等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我特别认可云旦加措的辛勤付出,让他去负责占地2.3万多平方米的45个大棚的种植基地。2017年,为了褒奖他的努力,我个人出资为他盖了新房,他自己花2万元置办了家具。当年,他主动提交了自愿脱贫申请书。现如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还有很多大学生也被优厚的薪资待遇和发展机会吸引而回乡就业。“90后”边巴次仁在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毕业后,就到养殖场工作了。现在已经成为副场长,还能一边学习新技术,一边管理场里的工人。
对于大学生勇于创业,我也是非常支持的。扎西次仁是农牧学院毕业的学生,他想做树苗培育,苦于缺少资金。我投资200万,帮他建了苗圃基地。靠着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带了4名大学生生产、管理,发展得非常好。苗圃里培育的种类增加到8种,仅沙棘苗一项在2020年就销售达190万,今年计划还要扩大培育规模。
其实,关于脱贫这件事,我时常在公司里讲,尤其是跟一些贫困户要讲明白:脱贫,首先要肯努力,肯下功夫劳动和学习,不能总是等靠要,还要积极向上,主动去创造美好生活。同时讲明白脱贫的意义,激励他们努力工作,告诉他们:咱们是脱贫攻坚的受益者,也是见证者,最重要的是咱们都是参与者,当自己越来越好,家庭也会越来越宽裕,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整个社会就会越来越好。这是很骄傲的事情。
扶贫不能只靠接受金钱的救济,我更希望人人都能靠自己的双手改善生活。进入公司后,员工会得到集中培训,然后根据每人特长安排上岗。上岗后,基本可以靠工资脱贫,一人月工资4000元,一年就收入48000元,加上年底分红,这个人就差不多脱贫了。
奶牛基地给69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产业分红资金。
如今,企业已先后吸纳当地群众873名就业,通过创业创收,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大部分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先后有13名经济能人和30名管理人才走向社会,成为县里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这是让我十分骄傲的事情。
坚定跟党走 解锁培养“能人”新方式
跟着我从施工队一起干活的扎西仓巴常说,“大巴珠为我们做了这么多好事,我们赞成他,也要听党话跟党走。”
1950年十八军进藏时,把西藏人民从黑暗中解救出来。西藏群众称呼党领导的军队是“金珠玛米”。“金珠”是指救苦救难的菩萨,“玛米”是“兵”的意思,这两个词合起来,就是“菩萨兵”。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金珠玛米是中国共产党派来的,所以中国共产党在我们藏族人心中,就是来解救我们、帮助我们的人,是救星,也是英雄。我希望自己也能通过努力帮助别人。这也是我前进的动力之一。
2004年,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当时是这么写的:“生活富裕了,我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对我们基层老百姓的关心和照顾,我要从一名党员做起,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发展多做贡献。”2006年,我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入党后,我补习了不少理论知识,从党的政治建设、党史党规教育、党建知识,到时事热点、企业经营等方面。通过不断学习,提升政治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党和国家号召非公有制企业要成立党组织,2013年,我申请组建了扎果村农牧民施工队党支部,后来改为隆子河酒店党支部。
渐渐地,我发现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作用真不小。对企业的内部建设、全面改革、经济发展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我会通过党支部向企业传达中央的方针政策,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帮助企业提高凝聚力。每个月我都会给员工们讲几次课,讲政策、讲发展,希望大家永远不忘初心。通过党支部把大家动员到一起,聚集到一起解决生产上的困难,党员们都能自觉担起责任,冲在前头。工作中,仿佛解锁了培养人才的新方式。我努力将优秀共产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优秀党员。目前,党支部已吸收发展党员32名。
这些年,我做了一点事,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肯定和好评,创立的公司也蒸蒸日上,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先后荣获西藏自治区社会扶贫先进个人、西藏自治区先进双联户、2017年度“十大感动人物”以及山南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山南市首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五一劳动奖章等50多项荣誉,2021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我明白,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关心和照顾,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在脱贫致富、建设美好生活的路上,不惧困难,勇往直前,不负国家和群众的信任。(口述/巴珠 文/王茜 图片由巴珠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珠峰时评:西藏安全用水,汩汩清流润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安全是生存的基础性问题,要高度重视水安全风险,不能觉得水危机还很遥远。[详细] -
在雪域高原 铁路打开了幸福之门
9月17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首趟“北部湾—西藏”铁海联运班列从钦州港东站出发,满载着服装等日用杂品货物驶向西藏拉萨西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