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乡村振兴

西藏琼结——藏村“创客”,闯出好日子【草原牧区行·西藏篇⑦】

发布时间:2022-11-09 09:10:00来源: 光明日报

  在西藏山南琼结县加麻乡扎西村,来自云南的白龙刚从货车上卸下一车青稞,用衣角擦了擦脸上的汗,见到妻子尼玛曲宗,露出笑颜。

  “没想到会来西藏创业!”3年前,作为新女婿,他第一次来到山南丈母娘家,就留了下来。更没想到,夫妻俩创办的糌粑加工厂,生意竟然很红火。

  早些年,他们在青海卖特产。一次回家,见到母亲日渐苍老,尼玛曲宗小心翼翼地问白龙刚:“要不,咱俩别在外边打工了,回来开个糌粑厂吧?”

  白龙刚心里没底,连连摇头。

  那时,俩人正在筹办婚礼,尼玛曲宗反复劝说:“糌粑市场大得很!”经不住“软磨硬泡”,白龙刚只好同意试试。

  办完婚礼,尼玛曲宗一看银行卡,只剩14万元。“我把首饰悄悄变卖了,但还不够!”她一咬牙,干脆边借钱,边盖厂房。

  那年夏天,似乎特别漫长。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厂房刚砌好的墙,突然垮了。尼玛曲宗忍不住大哭。望着丈夫和母亲冒雨忙碌的身影,她抹了一把泪,冲进雨中帮忙。

  不久,亲戚们凑的“救急钱”到位了,乡里还给贷了款。乡上领导跑前跑后,帮忙通水拉电,他们的水磨糌粑加工厂终于开张了!

  有了产品,还要知道怎么卖。尼玛曲宗到山南和拉萨的粮油店一家家调研,发现传统水磨工艺生产的糌粑很受欢迎,而且价格还高。

  她大胆决定,别人一斤糌粑卖4元,自家的卖5元!“只要口感好,就不愁卖。”一个月后,每天生产的四五百斤糌粑卖到了山南、拉萨,还供不应求。

  销量上来了,青稞需求量也大了。

  “曲宗,我家有青稞,收我家的吧!”村民们上门找她卖粮。

  “好!每斤按市场价1.4元收购。”她爽快答应,村里60多户村民把青稞拉到了她家仓库。

  “生意好了,咱也要想着乡亲们啊!”尼玛曲宗与丈夫合计,把收购价逐渐提高到每斤2元,“平均算下来,每户能增收两三千元。”

  “我们还组织村民手工编织氆氇布料,让他们再多一项收入。你瞧,糌粑厂有11个工人,织布的有58位村民。今年我们发放的劳务费就有17万元!”白龙刚说。

  说话间,一位村民走了过来:“老白,你忙完了,来我家喝酒聊聊!有个生意的想法,帮我拿拿主意!”

  瞧!有办法、能吃苦,白龙刚已成为渴望改变生活的村民们眼中的“能人”。这个“外来女婿”,早就融入藏家小村,变成了“本地郎”。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