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乡村振兴

昌都市农业农村局干部向巴顿丁:坚决下好深化农村改革“三步棋”

发布时间:2023-08-29 09:24:00来源: 西藏日报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

  “近年来,昌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不断推动深化农村改革,带领农民破解了改革中的难题,推动农业农村持续发展。”昌都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向巴顿丁说。

  近年来,昌都市严格按照中央、自治区统一部署要求,凝聚全市之力,坚决下好深化农村改革“三步棋”,全力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主线,关乎农民的根本利益,关乎农村的长远发展。

  向巴顿丁认为,以前的农村,老百姓的土地面临“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不明、登记簿不全”等问题,开展农村土地(耕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迫在眉睫。只有开展好这项工作,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2017年3月,昌都市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正视问题”的原则,启动了农村土地(耕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昌都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充当宣传员、协调员、监督员等各种角色。

  “昌都市农村土地(耕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涉及全市11个县(区)、124个乡镇、967个行政村,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向巴顿丁说,“我们在组织协调村(居)干部和农民群众做好现场指界和确认工作时,需要每个村的村民都能够到现场进行指界和确认。而昌都市11个县(区)的很多群众要么长期在外打工,要么自发搬迁,有的群众甚至都联系不上。针对这一棘手问题,相关部门及时动员其亲友和村民委员会同他们取得联系,充分保障其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确实无法到现场指界的,会通过委托人替他们现场指界和确认……”

  “好在全市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向巴顿丁告诉记者,到2018年年底,昌都市顺利完成成立专班、制定方案、入户摸底调查、审核公示、建设信息平台、资料归档、数据汇交等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自治区的抽查验收,并全面完成土地(耕地)确权领证面积127万余亩,地块数106万余块,颁发土地经营权证书8.5万余本,依法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

  产权改革致富路,清产核资第一步。

  为进一步摸清农村集体家底,理顺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关系,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昌都市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完成对“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的摸底、核实、确定。

  “这些资产是群众长期辛勤劳动、不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在清产核资过程中,我们建立健全了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和财务会计等制度,在村干部上任和离职经济责任专项审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向巴顿丁说。

  在农村集体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昌都市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通过改革,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了从“有”到“合法、规范”的跨越。其中,2021年、2022年察雅县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开始独立承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温室大棚项目、黑青稞加工厂扩建项目,带动174人就业,产生102.4万元收益;贡觉县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2021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吸纳当地群众1.08万余人次,实现增收1107万余元,这些都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成果。

  “全市共完成了131个乡(镇)、1107个村(居)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共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65万余人,颁发股权证书(成员证书)8万余本,成立集体经济组织1107个,量化集体资产2.6亿元。同时,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扶持下,全市发展了599个村集体经济,解决就业人数6000余人,产生效益6000万余元。”向巴顿丁介绍道。

  向巴顿丁表示,下一步,昌都市将继续抓好落实,强化改革实效,集中精力推进关键性改革,不折不扣落实好重大改革举措,推动改革成果更好服务于民。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