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乡村振兴

夯实基础 积蓄动能——上半年西藏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发布时间:2023-09-26 09:56:00来源: 西藏日报

  “以前交电费要去营业大厅。自从装了智能电表,我用手机就能交电费,特别方便。”近日,在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玉麦村,家中装上智能电表的扎西罗布说。

  推进智能电表改造是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该公司成立专项工作组,编制国网西藏电力关于加快推进66家县公司智能电表改造实施的指导意见,采取“项目化实施+自主实施”的方式全面推进改造工作。

  目前,国网西藏电力累计完成42万余只智能电表的改造和数据采集任务,智能电表覆盖率达52.6%。全区剩余30.37万户客户的机械表、卡表改造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今年上半年,西藏继续提升农牧区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了当地民生改善、产业提质增效,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助推了乡村振兴、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冻井重新出好水

  那曲市安多县位于藏北高原,一年中有9个月冰封土冻。严寒季节,正是安多县农村饮水运行管护站站长陈建超率领的打井队最忙碌的时候。

  5月下旬,打井队来到安多县多玛乡嘎日色纳尼村,村中水井被冻,牧民吃水困难。陈建超和团队攻克水井冰冻难题,在藏北高原进行冻井改造。

  “如果这次能顺利把永冻层打穿,并且地下还有含水层,那就算成功了。没有含水层,这个井就不能用。”陈建超说。

  面对无法预知的冰层,陈建超心里并没有底。冻土硬度堪比混凝土,锰钢合成的钻头飞快地旋转,很快就冒起了烟。3米长的钻杆已经接到了第7根,仍然没有打透冰冻层。

  “我们已经打到地下23米,下面都是水。”队友向陈建超报告说。23米,已经超过设备探测的最大深度。冻土之下是否有足够地下水,需要做水压测试。但此时天色已晚,测试只能推迟到第二天。

  “为防止今晚水涨上来又冻住,我们的钻机必须一夜钻进里面不能动。”陈建超给队员交代道。

  第二天,暖阳升起,钻头顺利打穿了冰冻层,清澈透亮的地下水喷涌出数米高。

  “水量特别大,水花特别白、特别清澈,水质也特别好。说明这口井的水量是够用的。”陈建超很高兴。

  出水并不意味着施工结束,施工使用的黑色管子藏着解决冻井的“核心机密”:灵敏的温度传感器时刻监测井内温度,光伏板提供的电能随时启动水管中的加热设备,这能让水管经过20多米冰冻层不被冻住,好比给水井穿上了御寒的棉袄。

  滴水成冰的夜晚再次来临,工程一刻不能耽搁。“如果不抓紧施工,水在中间就又冻住了,大家今天晚上辛苦一下,争取明天能通水,村民就可以吃上水了。”陈建超鼓励着队友们。

  第二天,听闻不冻的水井已安装好,附近的牧民身着节日盛装,纷纷赶来,向打井队献上洁白的哈达。“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村长拉起电闸,清澈的水瞬间从水管中流了出来。“这水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村民们看着流出的水说。

  “我们要继续扎根在这里,把打井这件事情做得更细、更精、更深入。”陈建超说。

  近年来,自治区水利厅着力解决高海拔地区季节性断水问题,着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巩固农牧区饮水安全。同时,推动出台《西藏自治区农牧区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费收缴机制,健全农牧区供水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加强动态监测,建立健全农村供水问题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确保供水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保持饮水安全问题动态解决,坚决守住农牧区饮水安全底线。

  绿电稳供服务优

  那曲市色尼区甘丹康萨村,海拔4500米以上,在辽阔草原上占地2200亩,2.5万余块整齐排列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耀眼,无声中涌动着的强劲绿色电能,源源不断送入千家万户。

  这是西藏已投产规模最大的光伏保供项目——西藏华电那曲色尼区12万千瓦光伏发电电力保供项目现场。该项目采用“牧光互补”用地开发模式,建设规模“12万千瓦光伏+12万千瓦时”储能,设计年平均发电量2.4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7.6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1.96万吨。

  “‘光伏+储能’电站可利用白天进行储能充电,让系统频率更加稳定,也可为系统提供调峰、无功调节、自动电压控制等服务,发挥电网的‘救心丸’和‘压舱石’作用。”华电新能西藏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人余凌介绍说。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发电超4000万千瓦时,已成为海拔4500米以上实施西藏“光伏+储能”能源保供的先行者。

  今年上半年,西藏电力、热力、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0%,全社会用电量为64.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全球在建规模最大海拔最高光伏电站——昌都市芒康昂多18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世界首台(套)500兆瓦级高水头冲击式机组科研攻坚示范项目——扎拉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哲古风电场二期项目将于年内建成投用;拉哇水电站正式启动大坝填筑;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竣工验收自查工作完成……

  西藏尚厨炊具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马力全开,工人们站在一旁有序地将刚生产出来的炊具进行检测、打包、装箱。

  “记得去年到国家电网办理申请用电的时候,现场工作人员热心接待,并为公司办理了相关业务。”西藏尚厨炊具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向梓懿说,“从公司项目落地至今,国家电网为公司安排专员就近接入,使公司预算得到很好降本。通电以来,公司基本上没有出现过断电情况。国家电网可靠的电力保障,为公司的稳定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网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供电公司供电服务中心副主任汪新介绍,为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客户满意度,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针对居民和容量160千瓦及以下的小微企业实施“三零”服务,即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全面推行居民客户“刷脸办”、企业客户“一证办”,即用户通过“网上国网”申请,上传身份证和产权证明,就可足不出户完成用电业务办理,切实做到让电力工作人员多跑腿、用户少跑腿。

  排除万难筑“天路”

  “涌水量大,很多山泉水汇集过来,一个小时接近500立方米。”负责川藏铁路通麦标段两处隧道、一处桥梁建设任务的中铁二局项目副经理袁万财说。

  这样的涌水量,一上午就能灌满隧道作业面,如果不及时控制,将给施工带来毁灭性灾难。抽水设备开足马力,只能保证部分作业面正常施工。

  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长度超过1000公里,桥隧比高达95.8%,几乎全部由桥梁和隧道拼接而成。

  “隧道里面地质构造复杂得多,里面是五级围岩,开挖非常困难。”袁万财说。

  五级围岩,意味着这里极易引起坍塌岩爆,无法使用盾构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只能依靠人工凿岩开挖作业。涌水、高温、岩爆等作业危险随时可能发生。

  通麦路段是川藏线的咽喉,易贡藏布江在此汇入帕隆藏布江,地势险要、山体疏松,是亚洲第二大泥石流群,历史上被称作通麦天险。

  “这顶上全是气泡,每次都这样……”桥墩混凝土浇筑试验再一次失败。

  气候复杂、昼夜温差大,混凝土表面接连出现开裂和气泡,在高原如何消除应力集中的危害,是一个巨大难题。两个月来的多次试验,该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超出想象的地质结构、频繁的地质灾害和接踵而来的难题,严重阻碍工程进度。“工程进度赶不上,焦虑啊。”袁万财无奈地说。

  工地不远处,不同年代的三座桥横亘在易贡藏布江上,默默见证了几代筑路人征服通麦天险的艰难历程。袁万财每次压力大时都会来到这里,“我现在只是焦虑我们的施工进度问题,但是从艰辛程度上说,前辈们比我们辛苦了一百倍、一千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我们筑路人始终不变的使命,在前辈们曾战胜过的通麦面前,现在的我们更不能退缩。”袁万财坚定地说。

  “各部门注意,三、二、一,起爆!”随着“嘭”的一声,隧道斜井成功爆破,斜井可以直接排出全部涌水,隧道施工难题得以解决。

  “我们埋的是应力传感器,主要是测试开裂的,同时可以监测混凝土的水泡温升。”经过研究,袁万财的团队决定在浇筑材料里预埋传感器。

  一周后,袁万财满意地说,“打磨的模板基本上还是可以的,表面的光洁度、外观等都不错。”。

  桥墩浇筑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混凝土配比,“经过我们两个月的努力,车站桥试墩成功,三级单位验收合格了。我们马上进入主体施工。”

  和两个月前相比,工地更加繁忙,更多大型设备和施工队伍进场,50个桥墩、两个隧道施工,顺利向前推进,高高耸立的三根桥墩直冲云霄,通麦路段的易贡藏布江上,将会并排建起第四座桥——通麦铁路大桥。

  今年以来,西藏S5线拉萨至泽当快速通道工程项目圭嘎拉隧道左洞贯通,全线争取实现年底通车;拉萨贡嘎机场第二跑道建设工程已完工40%,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用;雅安至叶城国家高速公路拉萨至日喀则机场段茶巴拉服务区至大竹卡项目预计2024年3月主体工程完工,2024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