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收获首批人工栽培桑黄
近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农科院获悉,自治区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团队迎来桑黄“收获季”,这是他们经过两年的人工驯化栽培,收获的首批桑黄。本次收获的桑黄共1500袋,一袋最大可以产160克左右,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据悉,桑黄是非常名贵珍稀的传统中药,菌体为木质,多为半球形或其他不规则形。菌体背部呈黑色,年限久背部会龟裂,菌腹部褐色或黄色,边缘呈黄色。桑黄对治疗三高、痛风,以及护肝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自治区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课题组副研究员张君丽表示,在自治区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团队,对西藏本地的桑黄品种进行人工驯化栽培,同时开展引种筛选,筛选出适宜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优异桑黄品种,在西藏进行示范推广,从而更好地保护西藏桑黄品种。
张君丽说,人为采收野生桑黄,将导致此类品种逐渐减少,甚至濒临灭绝。因此,积极开展人工驯化栽培推广研究,才能更好地保护桑黄的种质资源,也集成了桑黄在高原上的种植技术,为今后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上半年西藏农牧业经济总量恢复性增长
今年以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第一产业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稳住了农业基本盘,发挥了“压舱石”作用。[详细] -
“牛”劲十足 “畜”势腾飞
2017年,原农业部批准对“帕里牦牛”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9年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