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乡村振兴

山南市曲松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村美民富产业兴 和美乡村入画来

发布时间:2023-11-22 10:47:00来源: 西藏日报

  近年来,山南市曲松县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要求,以过硬作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美丽村庄日新月异,广袤大地生机勃勃,一个个幸福场景,一项项特色产业,描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实施巩固提升项目——

  “和美乡村”尽在眼前

  今年58岁的白玛多吉是曲松镇曲松村嘎巴塘自然组村民,当记者问起近些年来村里有什么变化时,他对在家门口实施的乡村振兴巩固提升项目赞不绝口。

  “以前,一遇到刮风,村里的土路就会尘土飞扬,遇上下雨又会变得泥泞湿滑,别提多难走了。”白玛多吉回忆说。

  曲松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洛桑介绍,嘎巴塘乡村振兴巩固提升项目是该县“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领域重点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达2000万元,主要对嘎巴塘道路、排水、路灯、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该项目实施后,雇用当地劳动力1.1万人次,帮助当地群众增收240余万元。随着87户卫生厕所建设和给水排水入户,洁净的用水、宽敞的沥青路面、统一的卫生厕所一一呈现,嘎巴塘自然组村民们在农家小院过上了干净舒适的生活。“现在的生活方便多了!”白玛多吉笑着说。

  聚焦项目建设,全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截至目前,曲松县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37个,总投资2.8亿元,集中投向乡村产业发展、村道建设、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改善等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总体支出进度达80.66%。

  三支“红色队伍”——

  奏响乡村振兴集结号

  在曲松县的第一个小康示范村——下洛村,有三支远近闻名的“红色队伍”。

  “下洛村村民能歌善舞,我们就想,为什么不用唱歌跳舞的形式来宣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呢?”下洛村党支部书记格桑旦增说。2017年6月,三支“红色队伍”成立,分别是“红色歌曲”传唱队、“红色故事”宣讲队和“红色折嘎”传唱队。

  “啦加罗,共产党的恩情在全国人民心中,啦加罗,北京有我们的核心……”折嘎是西藏传统说唱艺术的一种。演唱折嘎,就是送吉祥、传好运的意思。下洛村将折嘎与红色文化结合起来,运用折嘎颂词创作红色歌谣,在文化传承中歌颂了党的恩情。“红色折嘎”传唱队伍自编自导自演折嘎《颂党恩》《礼赞新时代》等多个节目,将党的优惠政策、当下的幸福生活通过折嘎形式向群众讲清楚、讲明白,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党的恩情。

  村民格桑达瓦是一名“90后”,在外务工几年后返回家乡,成为“红色折嘎”传唱队的一员。“我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回到家乡后,听说有折嘎表演队伍,就加入了。现在每天演出还有120元的补贴,演出多的时候一年能有9000多元的演出补贴呢!”格桑达瓦说。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三支“红色队伍”经常下基层开展志愿演出,队员们都非常乐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今年,“红色折嘎”传唱队获得了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三十四年如一日——

  “下江丁肉”口口相传

  丁肉,俗称牦牛肉丁,是一种传统特色美食,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下江丁肉于2020年被列入山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53岁的索朗平措是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早在1989年,索朗平措的父母便在下江村开了村里的第一家丁肉馆,招呼南来北往的商旅。2008年,索朗平措跟随母亲措姆正式学习下江丁肉的制作技艺。后来,简陋的丁肉馆变成了一座带院子的餐馆,而且生意越来越好,该店仅丁肉一项日均营业额为1300元,每天大概卖出40碗丁肉。“今年,位于泽当区的分店已经开业,朗县的分店正在筹备中。”非遗美食得到了传承。

  下江丁肉所有食材均取自本地,牛肉汤选用当地牦牛肉熬制,配以藏香葱、朗县特产花椒叶和当地产的“夏果汤结”磨成粉末作为调料。除此之外,不添加任何调味品。其次,熬汤时加入少许糌粑,使牛肉更有嚼劲、汤汁口感更好。食用时,再配以手工窝窝头、糌粑团、藏式辣椒油。曲松县文化(文物)局副局长孙曼玉介绍,下江乡丁肉能够传承百年不败,不仅仅是因为独特的手艺、鲜美的味道和较高的营养价值,更是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的体现,是曲松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下江乡有10家丁肉餐馆。

  今年6月,曲松县开展首届下江乡丁肉文化节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了下江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江丁肉,让更多人知道了这项非遗美食,提高了下江丁肉的知名度,同时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下一步,下江乡将不断完善和规范此项品牌活动,让文化遗产在下江焕发光彩。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乡村振兴的美好梦想只有在辛勤耕耘中才能变为现实。为此,曲松县乡村振兴局积极谋划2024年工作,现已申报并市级审核通过2.9亿元的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计划实施17个项目,重点解决农牧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短板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如今,放眼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特色产业旺,乡村风景美,处处朝气蓬勃、风景正好。

  (记者 赵越 胡荣国 张琪 丹增平措 史金茹 狄碎虎)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