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东披锦绣 田畴奏强音——昌都市以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走笔
一月的藏东乡村,处处锣鼓喧天,喜庆热闹——
洛隆县硕督镇荣雄村精心编排了文艺演出节目,演出现场激情飞扬,精彩连连;
芒康县昂多乡吉措村阿旺绵羊养殖合作社举行分红仪式,老百姓个个喜笑颜开,热情高涨;
类乌齐镇扎沙村村民汇集一堂,优美的舞蹈跳起来、动听的歌儿唱起来、吉祥的哈达舞起来;
……
连日来,昌都市各族群众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他们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近年来,昌都市坚决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持续在抓实基本、活跃基层、打牢基础上下足功夫,执党建引领之“笔”,擘画出支部红、产业兴、人居美的乡村“新颜值”,让党旗在乡村一线高高飘扬。
固本——
建强“红色支部花”
在卡若区城关镇通夏村,家家住着二层小楼房,户户都有致富小车和固定门面收入以及集体经济分红。
“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在通夏村荣誉室里,老党员卓嘎看着满墙的荣誉证书和奖牌介绍说,“这些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彻底摆脱了‘后进村’的名头,先后荣获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实打实走上了致富路、过上了好日子。”
卓嘎告诉记者,通夏村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有一位敢担当作为的党支部书记,有团结奋进的“两委”班子,有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乡村要振兴,“领头雁”得配强。
2023年,昌都市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持续加强基层班子、队伍和组织建设。
为强化基层班子领导力建设,昌都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全市44名市级以上领导带头,162名县(区)委班子成员联动,示范带动四级书记精准对接联系1151个村(居),建立健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一清单一制度一台账”工作机制,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列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巡察工作重要内容,并作为领导班子综合评价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同时,组织1965名村干部到乡镇挂职,选派212名县级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帮带“导师”,累计开展“传帮带”活动1000余次;将培养成熟的151名“专干”选进村(居)“两委”班子,其中22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累计打造各类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品牌424个,其中自治区级示范点37个,村(居)干部队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不断增强。
发展——
勾勒“致富产业花”
“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路上的一面旗。”八宿县然乌镇然乌村党支部书记蒋雄如是说。
“以前,然乌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单一,自身造血能力也不足。”蒋雄告诉记者,2016年以来,在然乌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里先后成立了砖厂、洒洌营地、坝隆玉措青年清洁餐具公司、惠众砂石场、帐篷营地等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创收。
产业兴,则百姓富。近年来,昌都市着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党员冲在产业一线,帮助群众选对方向、找准定位、配置资源,不断做优壮大特色产业、发展孕育新型产业,进一步夯实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之基。
2023年,丁青县丁青镇仲佰村党支部依托“党建+文旅”示范点建设,用好用活村庄洒列林卡资源,累计接待过往旅客及周边群众1200余人次,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
八宿县来古村党支部牢牢抓住冰川旅游“金饭碗”,带领群众开办来古村公益客栈、藏式茶馆、红色观光马帮、特色农产品销售等集体经济项目,带动8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江达县通过“支部+农户”“支部+合作社”等模式,吸收198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有效推动中央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提质增效。
如今,在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全市共建成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459个,带动群众10.5万余人增收致富;建成中央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314个,积极申报中央财政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21个。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以十足的干劲、百倍的信心,描绘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宜居——
绘就“和美人居花”
放眼昌都市各乡村,一条条干净笔直的村道延伸到了群众家门口,道路两旁房舍错落有致,家家户户红旗飘扬……一帧帧美好和谐的画面,绘就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
“现在农村变美了,服务设施多了,生活环境变好了,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舒心。”边坝县草卡镇桑卡社区居民仁增多吉的由衷赞叹,是对昌都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取得喜人成果的生动呈现。
党建引领增活力,乡村如诗又如画。近年来,昌都市各基层党组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网格“微治理”为主体,探索“五微自治”工作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构建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格局。
乡村治,百姓安。采取“党组织引领+双联户+网格”的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三务”公开、纠纷调处、值班巡逻等制度预案,着力填补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真空”和“盲区”。
环境美,百业兴。充分结合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全覆盖,扎实做好环境整治、垃圾清理等工作,持续改善乡村风貌和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完成户厕改造1.5万座,新建或改造牲畜圈舍1.84万余处。
乡风淳,民风正。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开展“乡村大舞台”“锅庄大联欢”“乡村大喇叭”等特色文化活动,以乡风文明引领乡村善治,引导村民摒弃陋习,倡树文明新风。2023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宣讲、实践、纪念活动2.8万余场次,受教育党员群众105万余人次。
如今,放眼藏东乡村,一座座村庄在颜值与气质兼修的同时,村民的生产与生活条件也得到同步提升,乡村正逐步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戍边民警守护震后小镇 期待重归往日光景
2015年4月,尼泊尔加德满都的一场8.1级地震同样影响了樟木,昔日繁华的“小香港”顷刻间变得满目疮痍,随着受灾群众的撤离,驻守在口岸的聂拉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全体民警成了这里的守护者。[详细] -
新春走基层丨拉萨达孜区:克日村的“新面貌”
45岁的德庆央宗是拉萨市达孜区邦堆乡克日村2组的妇女主任,也是家里的“定海神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