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均摄于南山公园
走进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映衬着布达拉宫;近处成群的候鸟在水中玩耍嬉戏。无论是漫步林荫还是游栈道、观水景,市民和游客都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尽情享受生态之美。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保持生态环境质量优良为核心,以构筑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责任,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全区各市地积极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书写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多彩答卷。在第53个世界环境日,让我们一起倾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文/记者 王静 图/记者 贡曲罗杰
一块光伏板的“阳光”之旅
6月的骄阳炙烤着西藏大地。刘向富望着一排排闪闪发亮的板材说:“这伙计可神奇了,给点儿阳光就‘来电’。”
刘向富是才朋光伏项目的负责人,他口中“神奇”的板材是光伏板,能瞬间将阳光转化为电流,通过电网系统输送到千家万企,更“神奇”的是,可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施工过程中,为了保护植被,工作人员采取骡马运输及人力施工方式,避免机器运输破坏山上的植被。把绿色电能输送通道建成绿色工程,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刘向富说。
西藏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供给基地,发展清洁能源可谓“得天独厚”,水、光、风、地热等清洁能源品类齐全,开发优势显著,开发潜力巨大。位于山南市乃东区亚堆乡的才朋光伏项目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光伏项目,占地面积800余亩,一共安装了近8万片、单片655瓦的太阳能板。
2023年12月30日,才朋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整个项目每年可实现清洁发电9000万千瓦时,满足周边地区约6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2万吨。
光伏项目附近老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山南市乃东区亚堆乡曲德贡村党支部书记白玛欧珠说,受益于光伏项目,村集体收入从2022年15万余元,增加至2023年100万余元,进一步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增长,带动村民增收。
2023年西藏清洁能源发展迅猛。截至目前,西藏电力装机容量中清洁能源占比达91.44%,基本实现清洁能源供电。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规划下,全国能源结构转型按下了“快进键”,而清洁能源正是撬动这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支点”。
一块山地的“绿色”之旅
南山公园位于拉萨河南岸,是俯瞰拉萨城区的绝佳观景点。“以前的南北山都是光秃秃的,根本看不到树。如今从登山栈道上来,栈道两旁都是树,变化真的很大!”拉萨市民次央说。
头戴草帽,黝黑的皮肤,干裂的嘴唇,一身运动装扮,脚踩运动鞋,浑身被泥土沾染……记者见到拉萨南山公园的园林工人扎西时,他正在浇水管护苗木。“虽然辛苦,但成果喜人。如今的南山公园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每周末的人流量能达到2万人。”扎西说,而更重要的是它让人们看到保护和改善高原生态环境的巨大价值,也让大家更加期待十年后的拉萨,在天空的蔚蓝与雪山的洁白之外,还将新增一抹森林的翠绿。
拉萨市建于拉萨河谷腹地,耸立在拉萨城南北两侧的山在藏语里叫“恰恰山”,也就是白色的山,这是因为原来的南北山只有石头和少量的高山草。2021年,西藏规模最大的营造林建设工程——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正式启动。2022年,西藏正式印发《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0年)》。
据了解,2022年至2023年拉萨南北山累计完成绿化38万亩。根据规划,预计到2030年,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将完成营造林206.7万亩。现在,自治区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每年设置的生态管护岗位有44万个,当地群众都吃上了“生态饭”,每年每人增收3500元。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建设完成后,年均可新增储水约4980万吨,年均固碳量22.91万吨,年均释氧量19.30万吨,年均保肥量2.71万吨,年生态价值14.85亿元。
一群候鸟的“移居”之旅
近年来,随着西藏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渐增多。每年10月下旬开始,诸如黑颈鹤、赤麻鸭等候鸟便会飞到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越冬。
黑颈鹤的成群迁徙停歇或繁殖,正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最美注脚”。近年来,西藏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逐步实施后,湿地面积逐渐扩大,动物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水禽等鸟类数量明显增加。
6月4日,记者从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昆虫80种(西藏新纪录10种),芦苇、菖蒲、灯芯草、杉叶藻、海韭菜和眼子菜等植物435种,棕头鸥、赤麻鸭、斑头雁、普通秋沙鸭等鸟类167种,鱼类有巨须裂腹鱼、双须叶须鱼、尖裸鲤、异齿裂腹鱼、拉萨裂腹鱼等21种,到湿地越冬的候鸟数量明显增多。
“有些鸟类已经逐步地从迁徙候鸟变成了常驻鸟类,比如说白骨顶,它的栖息、生长、繁殖都在拉鲁湿地。大概是在五六年前,白骨顶从候鸟逐步变成了常驻鸟类,时常可以看到雏鸟与父母一起栖息的画面。尤其是夏天,拉鲁湿地的巡护步道开放期间,市民和游客来这里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督查科负责人次仁旺久说,“此外,为了让鸟类能更自在地生活繁衍,游客现在还只能跟它们远远地相望,但游客漫步在景区中的身影,和周围各种鸟类此起彼伏飞翔的倩影,在我看来,就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画。”
2024年3月2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次仁加措介绍,西藏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优,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连续多年达到9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域标准,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除此之外,藏羚羊种群数量已超过30万只,黑颈鹤增加到1万多只,曾被认为灭绝的西藏马鹿至今已超过800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