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鲁玛村:发展有活力 生活更幸福

发布时间: 2024-06-17 09:43:00 来源: 西藏日报

  清晨的鲁玛村,阳光柔和地洒在笔直宽阔的硬化路面上,路两边绿树摇曳,特色民居掩映在夏日的绿波荡漾中,别有韵味。

  近年来,噶尔县扎西岗乡鲁玛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办好惠民实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乡村发展更具活力,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其米达瓦:踏实肯干走上致富路

  从鲁玛村出发,沿着干净笔直的农村公路向东行驶10余公里,就能看到鲁玛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苗圃基地。基地里,一株株班公柳、红柳长势喜人。苗圃基地负责人其米达瓦正穿梭其间查看修剪苗木。

  没人能想到,致富带头人其米达瓦家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其米达瓦15岁时双亲离世,家中没有牲畜,更没有一间像样的房子。“当时我一个人住在只有15平方米的石头房里,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很困难。”

  面对生活的苦难,其米达瓦没有低头,而是凭着坚韧和勤劳,努力让日子越过越好。

  2002年其米达瓦与妻子扎西卓玛成婚。当时,扎西卓玛带来了50多只羊,从此,夫妻二人就靠着卖羊毛、羊奶和羊肉来维持生计。2007年,其米达瓦一家搬进了安居房。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但我明白,不能只靠党和政府,想要日子越来越好,首先自己要勤快。”其米达瓦说。

  2018年,村里修路,其米达瓦参与其中。路修通后,他用多年攒下来的积蓄和妻子开了一家茶馆,没想到,生意出人意料的好。

  2019年,国家在鲁玛村实施了包括苗圃基地在内的大量扶贫项目,基地建成后,踏实肯干的其米达瓦被干部群众一致推选为负责人,除了平日里的管理维护工作,他还经常跟着技术人员学习育苗。

  “在苗圃基地,我一个月有3000元的固定工资,一年大概能领6个月的工资,冬天苗圃基地没活干,我就会去工地上打零工,现在加上每年合作社的分红以及茶馆收入,我们家年收入接近10万元。”其米达瓦说,“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

  昂卓:当好村医服务乡邻

  昂卓,是鲁玛村的一名村医。

  40多年前,17岁的昂卓作为噶尔县中学的第一批毕业生,参加了阿里地区组织的医学知识相关培训。随后,便被派遣到昆莎乡当村医。23岁时,昂卓嫁到了扎西岗乡鲁玛村,继续从事“老本行”。

  那时候,村医是村民依靠,谁家有个头疼脑热、大病小情,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她。在当时,乡村医生没有排班,没有轮值,不分昼夜、不分四季,必须随时准备着出诊。

  说起那时的医疗条件,昂卓用了一个词来形容:“缺医少药。”

  “那时村上也没有卫生室,看病诊疗就是在自己家摆一张桌子,没有医疗设备,药品也不齐全。”昂卓回忆。

  虽然缺医少药,但说起昂卓的医术和医德,乡亲们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的。“看到村民生病,感觉就像自己的家人生病一样,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得到救治。”昂卓说。

  当病人急需输血时,昂卓会毫不犹豫地挽起袖子第一个献血;她还会经常拿自己的工资为村民购买急需药品——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昂卓感慨道:“如今,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有了宽敞明亮的村卫生室、医疗设备更加齐全,也有了更多专业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加入到我们这个队伍中来,真是太好了。”

  多年行医,昂卓始终视患者为亲人,视救治为己任,她忙碌的脚步从未停歇。“我当初学医就是为了给村民看病、治病提供方便。只要身体能行,我就要一直坚持下去。”昂卓说。

  卫色:妇女群众的贴心人

  今年55岁的卫色,2014年起担任鲁玛村妇联主席,2020年正式卸任。她的岗位虽然平凡,但她却是在尽心尽力地为妇女们服务。

  鲁玛村有一个叫曲珍的姑娘,光是提起她的名字,卫色都会不由自主流下眼泪。曲珍30多岁时双亲离世,之后又跟丈夫离婚,接连的变故导致她患上了精神疾病。看到孤苦无依的曲珍,卫色当即决定将她接到自己家里照顾。

  在照顾曲珍的两年时间里,卫色定期带她去医院做治疗。不久后,曲珍的病情也慢慢好转。

  随着自己年岁增长,卫色担心以后不能看护好曲珍。于是,便向村里求助,筹钱给曲珍在自家附近盖了个房子,购买了几十头牲畜,以及米面油等各种物资,希望她能学会独立。“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曲珍了”卫色哽咽着说道。

  除了帮助曲珍,卫色还为妇女们的工作生活积极谋划,想方设法地提高大家的收入。

  刚上任那年夏天,卫色和其他4名妇女承包了村集体经济的林卡,当年收益就达到2万余元。随后,她又把自家空出来一套房子改造成村妇女联合茶馆,生意一直都很好。去年底,茶馆为全村妇女分红10万余元。

  在担任村妇联主席的6年间,卫色的家庭被评为国家级“最美家庭”,她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责编: 常邦丽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