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微微亮,拉萨市曲水县聂当乡的菜地上已经有了菜民低头忙碌的身影,拔除杂草、浇水、施肥,一如往常。
“以前,菜地里种的都是青稞、土豆之类的农作物,但自从王亚君夫妇来了以后,菜地上出现了很多新的蔬菜,辣椒、小白菜、黄瓜……不仅丰富了菜篮子,而且还拓宽了增收渠道,我们对这汉族女婿是越发地满意。”村民卓嘎说道。
卓嘎口中的汉族女婿指的是王亚君,四川人,源于生计,2003年,王亚君跟着朋友来到西藏山南琼结县当木工,修建水渠。工地里,王亚君认识了同样在打工的旺姆。“旺姆是西藏当地人,工地是我们第一次相识的地方,当时我负责为水渠安上木板,旺姆则是干些零活,工地条件恶劣,打工之际,旺姆还要忙活家里的事,但是她从没有过一丝抱怨,反而更加卖力,这个藏族女孩深深地吸引了我”。王亚君笑着回忆道。
不久后,两人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以前我从没想过要娶一个藏族媳妇,一是怕语言不通,二来是因为习俗也不一样。”但王亚君很快打消了这个疑虑。“虽然汉藏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旺姆一家待我很好,平时的日常交流都会讲普通话,过年过节也会考虑我这个外地人,入赘到旺姆家,我很幸福,现在,我也算半个西藏人了”。王亚君笑着说道。
经朋友介绍,2016年,王亚君夫妇放弃了在工地讨生活的日子,转而到白定村学习蔬菜种植技术,虽然刚开始并不熟练,但凭借着勤奋和毅力,两口子很快就掌握了各种种植技术,学成两年后,两人在曲水县聂当乡承包了一块菜地,开始自己经营菜地。“种菜不仅收益好,工作也比在工地要轻松很多。”王亚君说。靠着丰富的种植经验和勤劳的双手,王亚君夫妇每年的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以上,家里也配备了机动车,夫妇俩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进藏以来,王亚君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对此他一直心怀感激,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也把这份善意延续了下来。
村民卓嘎家长期以种植青稞和土豆为生,收入微薄,卓嘎和老伴年事已高,孩子们又在外求学,家中的农活全靠她和老伴两人打理,显得力不从心。王亚君夫妇了解到情况后,决定伸出援手。他们先是赠送了一批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蔬菜种子,小白菜、黄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接着,王亚君亲自上阵,手把手地教卓嘎和老伴如何翻土、施肥、播种、浇水以及进行病虫害防治。在王亚君夫妇的悉心指导下,卓嘎成了种植能手,菜地也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蔬菜长势喜人,不仅产量大增,销量也火爆,卓嘎家的收入显著增加,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了解到聂当乡还有很多村民在过着到处打工的生活,王亚君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自己的种植技术,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王亚君计划将自己的种植经验无偿教授给每一位愿意学习的村民,为了实现该想法,王亚君召集村民,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耐心给村民们讲授种植技术,不同菜系要注意的种植温度、播种时间、育苗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手把手教村民如何操作,每一个细节他都力求讲得清晰明了,让村民们能够轻松理解并上手操作。在他的指导下,村民们逐渐掌握了种植的要领,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和自信。
近年来,西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群众,像王亚君夫妇这样的事迹也屡见不鲜,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与当地居民共同书写着民族团结的新篇章。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当地居民与各族群众通婚的情况也日益普遍,民族团结之花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一般,在西藏的各个地方绚丽绽放,共同谱就了高原的繁荣盛景。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