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4-12-02 09:04:00 来源: 西藏日报

  高质量发展这一概念由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在2020年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得到系统阐述。今年8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将高质量发展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西藏的高质量发展,在2020年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对西藏如何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科学指引;2021年7月到西藏考察时,强调西藏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提出“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努力做到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自治区党委召开十届六次全会,强调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方向已经明确,蓝图已经绘就,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以扎实有力的举措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

  树立自信,充分认识西藏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信心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驱动我们克服困难、向前迈进、实现目标的内在支撑。西藏要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树立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从工作全局看,西藏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西藏工作的战略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党中央的特殊关怀、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是西藏推进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力、最强底气。从资源禀赋看,文化旅游资源融聚高原,雪域的自然风光、深厚悠远的历史人文、原初旷谧的民族风情,是我们把“颜值”转化为价值的优势所在;水、光、风、热资源富集,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切入点。从区位优势看,西藏是中国面向南亚次大陆开放的重要通道。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践行“双碳”目标、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深入实施,川藏铁路、清洁能源基地、固边兴边富民等国家战略的推进,西藏区位优势不断释放,面向南亚大通道的开放优势逐步增强,西藏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将更加凸显。

  把握关键,扭住投资拉动这个牛鼻子。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是中央对西藏特殊关怀的重要体现,是西藏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从西藏区情和发展阶段来看,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项目建设仍然举足轻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和关键依托。一是要扩大有效投资。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的理念,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重点加强可行性研究管理和把关,提升项目谋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加强项目前期的相关配套工作,确保可行、急需的项目能迅速落地;狠抓项目实施,前期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问题项目抓整改、投产项目抓效益。二是要强化基础支撑。抓住中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重大机遇,以及中央对西藏担负拱卫祖国西南边陲这一重大政治责任的殷切期望,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以交通、能源、物流、信息、管道“五网”建设为重点,持续推进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项目建设,构建西藏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三是要创新项目模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以“两新一重”为重点,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更多参与,规范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加大有效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四是要加强政府诚信建设。重点加强政府采购、招商引资、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诚信建设,实现项目全流程公开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深入清理公司、企业、个人层级拖欠、交叉拖欠等老大难问题。

  抓牢根本,做大做优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是基础,是根本;唯有具备特色和优势,才能保障产业长期生存发展,切实起到推动经济、提升就业、增加收入的作用。一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依托资源优势用心打造“特色、高端、精品”品牌,充分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加强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深入开发G318精品旅游大道、G219沿边大通道、高原丝绸之路,推进拉萨国际文化旅游城市、林芝生态旅游区、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珠峰生态文明高地旅游示范区等建设,积极发展“冬游西藏”、乡村游、边境游、自驾游和智慧旅游。全力提升全产业链条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全力推进藏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全产业链入手,开展藏药材种植技术研究和藏药材规模化种植、仿野生种植,加强藏药材资源保障;加强藏医药标准化建设,开展藏药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开发藏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并加强成果转化。积极推进医药领域招商引资,加强与区外企业沟通合作,加强藏医药品牌竞争力建设。三是做大做强天然饮用水产业。推进产业链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制定出台“西藏好水”集体商标管理办法,推动天然饮用水生产企业兼并重组,解决小散品牌各自为战的问题;引进国内包装饮用水龙头企业在藏投资;持续加大与各大央企、国内知名网络平台的对接协调,拓宽“西藏好水”终端零售市场。四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高标准建设一批青稞、牦牛、藏羊、藏猪、藏鸡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有序发展现代化种植养殖,建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制定加工产业标准。五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本地市场优势,加快发展研发设计、金融保险、节能环保、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健康、养老、育幼、体育、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

  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点内容。西藏应明晰自身条件,找准自身定位,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一是着力壮大清洁绿色能源产业。紧跟“算力”发展时代大势,发挥西藏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水、光、风、热清洁能源产业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推进流域电站和配套光伏等项目建设;做好清洁能源产业招商,吸引进驻一批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加快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加大新型储能、智慧能源等研发力度,加快推进外送通道工程建设;积极融入东数西算工程,加大数据中心企业引进力度,吸引更多算力资源在藏配置。建立健全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均衡央地利益分配,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共享发展成果。二是积极探索“碳汇”新质生产力。生态价值兑现可作为西藏发挥“后发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独特维度。要探索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有序拓展以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为基础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三是以新质生产力为传统产业赋能。创新发展智慧农牧业,提升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各环节数字化水平;纵深推进传统制造业、采矿业、新型轻工业、建筑建材,以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服务业,全面加快文旅、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近悦远来,塑造高效开放有序的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提高竞争力、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一是持续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落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进驻各级政府服务大厅,实现市场监管领域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二是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贯彻落实《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从源头上减少排斥、限制竞争政策;加大对行政性垄断和限定交易、限制企业参加招投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三是持续打造审批高效的建设环境。优化规范窗口服务,优化企业开办流程,提高全程网办工作效率,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切实提升服务效能。四是持续打造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畅通涉企行政复议绿色通道,加强柔性执法,加强企业权益保护,让企业心无旁骛抓好生产经营。五是要将扩大招商引资放在重要位置。要在招商中动态完善营商环境,抓紧抓实项目落地,真正落户一批活力足、效益好、带动力强的优质企业和项目。

  优化布局,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特别提出,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开放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开放的地区最具活力,开放的经济最具竞争力。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区域间合作交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面向南亚次大陆的开放中获得新动能。一是加强区域间合作。积极服务融入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加强与大香格里拉经济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区域重大战略衔接,积极创造条件落实与重庆、青海、新疆等省区市签订的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对口支援资源和平台优势,不断深化西藏与援藏省份的交流合作,携手实现双赢的高质量发展。二是推进面向南亚的开放。依托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用好口岸优势,加大人员物资交流往来力度,提升贸易通道能级;推动拉萨综合保税区、拉萨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日喀则国际陆地港、吉隆边境经济合作区、拉萨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园区等对外开放新平台不断发展,打造跨境商品交易集散地。以尼泊尔为重点,深化与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经贸、农牧业、人文和金融等领域合作;打造“中国西藏扎西德勒”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打造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中尼文化旅游合作区。三是加强对外展示与交流。进一步用好“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和“中国西藏文化周”“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外交部西藏全球推介活动”及藏博会等重大国际会议和论坛平台,让外界更加了解西藏,让西藏更好走向世界。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需要全区各级各部门学习好运用好习近平经济思想,把握人口之基础、人心之根本、人才之关键,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形势变化、地区发展实际和经济政策的认识和把握,处理好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发挥优势与补齐短板、政府与市场、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关系,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科学化、法治化、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做好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阿里地委党校)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