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连番到来的购物大促活动热闹不已,不少市民纷纷下单购买心仪的商品,消费市场呈现出繁荣景象,但‘先用后付’支付方式的普及却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担忧。文/图 记者 娄梦琳
“0元”即可下单购物 消费者莫名其妙开通“先用后付”
“最近,我在网上买了很多东西,在支付尾款时没太注意就点了确认,下单成功后没有收到银行发送的支付信息,我就觉得有点不对劲。”“双十一”期间,拉萨市城关区阳吉华苑居民吴女士,在结算时意外发现自己开通了‘先用后付’支付方式。“当时我正在拼手速付尾款,着急忙慌就点击了‘结算’,后来才看到付款页面的最下面有一个‘先用后付’的选项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勾选上了,可以‘0元’下单。”吴女士告诉记者,“我印象中自己并没有主动开通这项功能,不知道怎么就成了我的默认的支付方式。”
记者了解到,“先用后付”是一种新的支付模式,不少电商平台也将其称为“先享后付”,开通这项支付功能后,消费者在网上购物下单时可以先不用付款(即“0元”下单),商品确认收货后再付款。目前,淘宝、拼多多、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都相继推出了该项服务,也允许消费者在一定还款期限内免息购买。尽管这项支付功能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方便消费者下单购物,但在采访中不少市民对此表达了不满。“我发现,有的平台‘先用后付’功能是与微信‘免密支付’默认绑定,付款的时候既不会有任何费用的显示,也不需要输入支付密码,感觉特别不安全。”拉萨市民方先生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先用后付’成为网购默认支付方式,家里的老人或者孩子稍不注意就下单了,等到收到货再处理就太麻烦了。”
开通容易取消难 订单收货后才能关闭“先用后付”
记者了解到,“先用后付”作为一款新型支付方式,主要针对信用良好的消费者。以淘宝为例,记者随机选择了一款加湿器,“双十一”期间销售价格为688元,点击“购买”后跳转至付款页面,默认付款方式为“先用后付”,页面底部会显示“0元下单,确认收货后再付688元”的字样,点击按钮后,在不输入密码的情况下直接完成了购买操作,整个过程仅需数秒。如果消费者想要使用其他付款方式,则需手动进行修改。“这个‘先用后付’被开通后,有时只是想看看价格,结果一不注意就直接下单了。”拉萨市民王女士说,“下单以后发现了还好,可以退款,但如果没及时发现,商家已经发货了,处理起来就很麻烦。”
尽管“先用后付”在一定程度上让消费者付款变得更加方便,但记者在使用不同电商平台购物时发现,“先用后付”的开通按钮普遍设置显眼,有的平台甚至会将该功能“自动勾选”,使得消费者无意间就开通了,但想关掉“先用后付”,则需经过多轮操作,要先从支付设置进去,跳转后才能找到“先用后付”的开关。如果已经使用这个功能购买了商品,还需等当前订单全部收货后才能关闭。家住拉萨市城关区幸福花园小区的德女士,在某电商平台无意中使用“先用后付”,“0元”下单了一款护肤品,在准备关闭这项功能时却被告知“存在履约中订单,关闭失败”。“‘先用后付’不是自己主动开通的,但关闭要等订单收货完成之后才行。”德女士无奈说,“这项功能可以一键开通,但关闭流程却很复杂,有时候根本找不到关闭入口,只能求助平台客服。”
尊重消费者自主选择权 消费者谨慎使用“先用后付”
今年“双十一”期间,电商平台推出“先用后付”支付方式被消费者频繁吐槽,以至于多次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记者查阅网友发言后了解到,大多数消费者都反映平台在未通知的情况下修改了自己的支付方式,默认选择“先用后付”。有的消费者原本只是想收藏商品或先添加到购物车,结果却直接下单,也有消费者完全根本不知道自己或家人以“先用后付”的方式购买过商品,导致快递长期未被签收从而产生了逾期费用,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的开支。“我儿子以前就用我的手机,在大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以“先用后付”的方式购买了不少玩具,快递在驿站放了很久,等拿到的时候都已经过了两周了,很多商品已经默认‘确定收货’,没法再退货退款了。”拉萨市民张先生说,“不管开通什么功能,电商平台都提前应该告知我们,而不是选择默认开启。”
今年7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或者排除、限制消费者选择其他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按照规定,电商平台推出“先用后付”,应遵守合规原则,尊重消费者自主选择权,而不是擅自改变消费者付款方式,通过默认开通、诱导开通等方式,将潜在风险转移给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总的来说,“先用后付”支付功能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因此消费者在使用该服务时要增强法律意识,仔细阅读服务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形成三方合力 更好维护消费者权益
记者手记
近年来,各类购物大促活动轮番上演,带动网购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随之产生的各种问题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对于“先用后付”这类新型支付方式,相关部门应细化监管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尤其对新型支付方式要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合法合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各大电商平台应加强行业自律,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自主权,提供清晰透明的支付选项和清晰简单的开通和关闭流程,避免误导消费者,保障消费者的资金安全;消费者自身也应提高警惕,对于任何支付方式的变更都应仔细确认,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行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