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举国欢庆,在城市街巷飘满国旗、万家灯火映着团圆笑意时,有这样一群基层民警,他们始终坚守在岗位一线,用脚步丈量平安,用行动诠释担当。
国庆、中秋期间,日喀则市的人民公园游人如织,人民公园便民警务站站长黄虎穿梭在人群中,胸前的警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看着大家开开心心过节,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他说。
黄虎,人民公园便民警务站站长,1995年参公,从警30载,成为了守护一方平安的“排头兵”。
“警察这个职业,干一天就得多尽一份心”,是同事常从黄虎口中听到的话,也是他30年从警路的真实写照。在同事眼里,黄虎就是便民警务站的 “老黄牛”——365天无休,节假日、周末永远守在站里,巡逻的脚步从未停歇。
去年一次在上海广场巡逻时,他敏锐发现一群人聚集议论,上前询问后得知有人挟持他人。情况紧急,黄虎立即上报派出所,最后成功抓获嫌疑人,经核实竟是一名在逃人员。“当时没想别的,就怕晚一步出意外。”回忆起那次经历,黄虎的语气依旧坚定。
护校安园,是人民公园便民警务站重点工作。每天清晨,黄虎都会提前到岗,在校门口疏导交通、守护学生安全;遇到群众迷路、物品遗失,他总是耐心帮忙,直到问题解决。这份对工作的“上心”,让他对家人满心愧疚——每个节假日,他连和家人简单地共享一顿团圆饭都成了奢侈的期盼。
忠于责任,34年“守护细处”
扎寺广场每天人流量大,当地群众、游客络绎不绝,丢东西、老人迷路、突发疾病等求助类警情频发,但普琼次仁总能凭借“亲力亲为”的态度,把每一件事办得妥帖。
51岁的普琼次仁,是扎寺广场便民警务站站长,从警34年。“工作要做细,群众才安心”,这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也是他刻在骨子里的工作准则。
在广场治安管理上,普琼次仁很是“较真”。广场偶尔有脏乱差现象,他总会带头清理垃圾、规范商户经营,如今的扎寺广场,环境整洁、秩序井然。每个假期,他都主动放弃休息,从清晨到深夜守护着广场,用脚步丈量每一个角落,这个国庆、中秋假期也不例外。“自从普站长来了,广场大变样!”周边群众常说。
7月21日,青岛游客王先生在广场附近遗失无人机,急得团团转。普琼次仁一边安抚游客情绪,一边带着民警四处寻找,可始终没有线索。王先生只好无奈返程,但普琼次仁却没放弃,每天巡逻时他都多留个心眼,几天后终于查到无人机下落。为了让游客安心,他将无人机寄回青岛,王先生特意打来电话致谢时,他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份“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守,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普琼次仁的妻子独自照顾着年迈的母亲和幼小的孙女。“心里肯定愧疚,但家人理解我,知道我肩上的责任。”看着广场上欢乐的人群,普琼次仁的眼神里满是坚定——守护这份热闹与平安,就是他对家人最好的“回报”。
隐于奉献,22年“活地图”
“辖区的每一条路、每一栋楼,我闭着眼都能说出来。”说这话的是,明珠湖便民警务站站长王生,2003年参公的他从警之路历经刑侦、基层便民警务站,如今成了同事口中的“活地图”。
明珠湖便民警务站靠近年楚河,平时求助类警情相对较多,国庆、中秋期间,游客更是增多了不少。王生每天带着民辅警巡逻、排查安全隐患、处理求助警情……“只要能守护大家的平安,再苦再累都值得。”忙得脚不沾地的他总带着笑容。
去年一次巡逻中,王生和民警发现出租房内有一名醉酒人员,无人陪伴且脸色苍白。“不好,可能要出事!”他立即和民警护送醉酒者前往医院,自己守在醉酒人员身边,不断呼喊,观察其状态。送到医院后,医护人员说,幸好送医及时。王生一直守到家属赶来,才悄悄返回岗位。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王生的工作信条。遇到游客迷路,他能精准指路线;碰到群众求助,他能第一时间解决。可面对家人,他却满是自责——父亲已近90高龄,需要长期照顾,可他因工作性质,根本无法陪伴。妻儿总会主动提出回老家照料父亲,只为减少他一份牵挂。“看着家人这么支持我,我更得把工作干好。”王生的声音有些哽咽。
从人民公园到扎寺广场,从明珠湖到街头巷尾,3位基层民警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凡;他们或对家人有所亏欠,却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守护的土地,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